久久不離棄°

沒有人因水的平淡而厭倦飲水,所以也不要因生活的平淡而摒棄生活。

文化日曆興起 多在網上銷售

2020-02-25 10:41:56 | 派報印刷

 

  與傳統日曆遇冷不同,“文藝范”日曆近年出現在各大圖書電商銷量排行榜上。

  這些文藝日曆設計別致、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印刷精美,手感好。當然,價格也不菲,一般都在60元至100元的區間裏。三角桌曆但高價並不影響銷量:《企鵝手賬》初印了1萬冊,現已基本售罄;《日課》甫一出世時,曾用8天賣出了60天的量;《故宮日曆》去年曾創下22萬冊的銷量,今年更是一舉沖上京東圖書藝術類榜首,在“雙十一”當天銷量即逾5萬冊。

  精美化、藝術化、主題化、個性化成為這些日曆的共同特征。設計師們不惜增加成本,挖掘適合的主題內容,名家名作成為一大素材。

  這些日曆也不僅僅是日曆,而成為能增長知識的讀本。將城市裏、餐桌上常見的物種納入其中,還附上了二維碼,手機掃一掃就能跳轉到數據庫,了解到該物種的特性、分布、食用藥用價值等詳細信息。日曆介紹故宮收藏的宮廷珍玩,傳播曆史知識。

  與手賬(即用於記事的本子)結合起來,也是一些爆款日曆的流行款式。這樣的日曆更像記事本,借助日期來規劃日程,還配有個性化的書寫、繪圖。即便日期作廢也有價值,能作為私人記憶保存。

  文藝日曆已成為某種文化品牌的周邊產品,是一種文化產業的衍生品。大多數人購買日曆,還是會擇定自己向來關注的圈子和文化品牌。從購買渠道來看,除了少量在書店賣出,多數在網上銷售。

  此外,一些制作精美的個性台曆漸受年輕人的追捧。價格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大小、樣式由顧客自行挑選,月曆而且客戶可以提供自己喜歡的照片印制成台曆。


老掛曆成為收藏新寵

2020-02-25 10:41:13 | 派報印刷

 

  據報道,品相精美的早期掛曆、題材特殊的掛曆成為收藏的新寵,價值上漲數倍。

  在長沙天心閣古玩城,1955年至1958年反映社會主義建設的掛曆,每本可賣到上千元。“掛曆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並未成為日常消費品,還是少數人使用的‘奢侈品’,因此發行量少、存世量較少。”三角桌曆古玩城商戶鄧老板介紹道。

  藏家吳申稱,“收藏老掛曆的藏家大多數年齡在45歲以上,絕大多數為退休人群。”

  湖南省收藏家協會專家宋先生介紹,“掛曆越老越吃香,收藏老掛曆,首先時間上越早越好。早期掛曆、題材特殊的掛曆以及紙張、品相精美的掛曆較有收藏價值。”

  比如民國時期的掛曆,開價一般都上千或幾千,而像上世紀60年代的《白毛女》掛曆,目前市場開價也在數百元。其次,要選擇熱門題材。此外,印制精美、品相完整對於掛曆收藏價值也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