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中勞動派遣已凸現出的弊端之一是派遣工與正式工高雄臨時工之間勞動不平等從而形成強資本弱勞工更弱派遣工的格局。
勞動派遣在一定意義上是對勞動制度改革中已經取消的臨時工制度的回歸,即是說臨時工和正式工在理論和制度上本來是崗位化概念,即臨時工是臨時性季節性崗位的用工正式工,台北臨時工是常年性崗位的用工台北粗工。而以往實踐中的臨時工制度卻以身份化和勞動不平等為特征將臨時工這種用工形式擴展適用於常年性崗位,使臨時工成為一種區別於正式工的身份,其勞動待遇低於在常年性崗位工作的正式工。
勞動法實施後由於勞動合同制的全面推行,國家取消了企業的臨時工制度,而現階段的勞動派遣其適用範圍已不限於邊緣性輔助性或臨時性季節性崗位,於是在核心崗位或常年性崗位並存著台北人力派遣派遣工和正式工。使派遣工也成為勞動待遇低於正式工的一種身份,這實際上回歸到了原來的臨時工制度甚至派遣工的地位還不及當年的臨時工。
我國現階段勞動派遣實踐中出現的勞動不平等現像究其原因主要在於:一是勞動新北臨時工力市場供求的嚴重失衡;二是要派企業和派遣機構的營利性;三是派遣工的法律地位相對劣於正式工無論在要派企業中還是在派遣機構中派遣工的法律地位皆不甚確定和穩定由於派遣工的職業安定存在問題其在要派企業中的勞動待遇平等就更難得到保障也正是由於派遣工法律地位的確定性和穩定性低而難以像正式工那樣尋求工會保護;四是立法的缺失現行勞動立法以調整一般形態勞動關系為主對勞動派遣之類的特殊形態勞動關系則少有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