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outube.com/watch?v=ZRjpyoEHFjw&list=PL9F907754CFBFCB24&index=36
唐人街 2 鄉村唐人街:樂居鎮 4/4
餐館的主人是一對從中山來的年經夫婦張永超和蔡小凰。他們來美國不到十年,早前在舊金山打工賺到一點錢後他們決定來到鄉村開餐館因為這裡物業便宜。
物業 wu4 ye4:産業(主に不動産業を指す)。
蔡小凰:
緣分嘍,我自己剛開始不知道這裡都是中山人。我之前都不知道這個鎮的歷史,但是做久了就了解到原來都是中山人。我剛來時連買菜的地方都找不到。誰知道有個中山人他來幫我。他也是中山人,我也是中山人,或者是一種緣分吧。
張永超:
我們現在做這個中國菜很多時候是根據外國人的口味稍微改一下。但是盡量保留我們中國食品的特色。
張永超和蔡小凰有一雙兒女都出生在美國,今年女兒四歲,兒子三歲。整個樂居鎮只有這兩個中國小孩。現在他們面臨著上學的問題。
蔡小凰:
學中文要去薩克拉門托啊,我想他們開一個中文學校在這裡,不可能啊。因為中國人少嘛,不像以前了。
這是樂居鎮的華文學校,簡志平的父親李炳是最早的創立者。學校原名 “國民學校” ,後來因為中山商人周自助辦學又改名 “周學校” 。唐人學生在本地英文學校讀書,下課後又到周學校學習中文。簡志平、馬月好、馬再銀都是這所學校的學生。
song1:嵩
簡志平:
我在讀書那會兒的學費標準是如果是同一假的兩個孩子就收五塊,一個孩子就收三塊,如果是一家三個孩子,又要減低一些。三四十個學生,要讀到天,上三個鐘頭的課,那會兒好重視啊。上到晚上八點放學,滿街都是孩子在玩,我們玩到九點半十點鐘,直到爸媽說該回去睡覺了。明天還要上學,這才回家,在街上到處玩,踢毽子啊等等,玩中國人的遊戲。
雖然是在美國,但這裡全都是中國人住的時候做的也都是象在中國做的事情。
我們一起玩的那群小孩都不講英文,都講中山話,個個都會講中山話。(雖然)懂英文,但我們不用,那時候一天到晚都講中國話。
學校從 1920 年代一直開辦到 1970 年代後期。其間很少中斷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樂居鎮的年輕人離家到大城市找工作,樂居鎮的華人居民越來越少。當中山籍商人朱國堡 1970 年代由香港移居到美國的時候,樂居鎮上的周學校已幾近關閉。
朱國堡:
我來的時候是 1977 年,已經是學校的後期了。(招生)已經好隨便了,以前只收小學生,後來不夠小的也收,變成大人也收了。總之你要有興趣,學口語學甚麽都行。總之大人進教室來坐下就開課。
1979 年周學校在無奈中停辦。朱國堡將物業收購并保留學校原貌供人參觀。朱國堡共收購樂居鎮 10 間店鋪,開了一間書店,一間中國工藝品店,其餘均保持原貌為陳列紀念之用。
朱國堡:
樂居鎮是一個歷史館,能夠保全那段歷史的原住民越來越少。好多美國的小鎮原本有好多中國移民。但是漸漸過世或者搬走,整個鎮也不覺得是一個唐人街了。它的歷史價值都完全失去了。所以我覺得如果樂居鎮沒有一個關心中國文化的團體來幫助保全它的文化和歷史,就會跟其它好多鎮一樣中國傳統的東西就都完全不見了。
樂居鎮曾經居住這幾百名華人移民,到 20 多年前剩下 100 人,而到今天樂居鎮只有華人居民 12 人。作為鄉村華埠的樂居鎮在日漸萎縮,而更多城市裡的唐人街在不斷擴大。不斷有人搜唐人街,融入到美國社會的主流。今天華人移民已成為美國最大的亞洲族群。作為美國碩果僅存的一座鄉村華埠樂居鎮留給人們的是一些真切的記憶。
碩果 shuo4 guo3:大いなる成果。
1912 年 樂居鎮開埠
1917 年 簡志平出生於樂居鎮
1923 年 馬月好出生於樂居鎮
1932 年 馬再銀出生於樂居鎮
1940 年 天使島拘留所取消
1943 年 《排華法》取消
1959 年 馬再銀離開樂居鎮
1977 年 朱國堡來到樂居鎮
2000 年 張永超、蔡小凰來到樂居鎮
(C) 2003 鳳凰衛視有限公司
※コメント投稿者のブログIDはブログ作成者のみに通知され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