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中精靈

不求你愛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裏 ,遇到你

絕不放棄學習慢的孩子

2017-02-16 11:09:06 | 留學

  提升學習遲緩者的學習能力,是芬蘭專注策略的另一個重點。專門負責特殊教育的教委會顧問寇依薇拉(Pirjo Koivula)指出,教委會的目的是讓「每個」小孩都具備基本能力,當學生出現短暫學習困難時,老師會立即提出矯正計劃,在課堂上或是放學後進行個別輔導,費用由政府負擔。 芬蘭有將近二○%中小學生接受額外學習輔導,OECD國家平均只有六%。曾經當過特教老師的寇依薇拉邊看數據邊說,在老師早期介入輔導後,有輕微學習障礙的小孩都進步很快,一兩個月之後,就不再需要「補救」。

  采用資源專注的策略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芬蘭學生的學習表現並沒有明顯城鄉差距。在PISA測驗中,芬蘭校際差距全球第二小,不到五%(差距最小的是人口僅三十萬的冰島)。不論是首都赫爾辛基,或是偏遠北極圈的中學,測驗成績相差不大。

  「排名」、「資優」犯大忌

  「芬蘭沒有壞學生,即使最差的學生也很好,」以培育師資聞名的約瓦斯其拉大學(University of Jyvaskyla)教育研究所所長瓦裏亞維(Jouni Valijarvi)直言,芬蘭十五歲以下人口逐年減少,將資源導入需要輔導的小孩身上,可以創造最大的國家利益,「我們承擔不起放棄任何一個人。」 且慢!學得快的人要怎麼辦?會不會是另外一種不公平?芬蘭人自有他們的邏輯:「學得快的人可以自己學,學得慢的人更需要幫忙。」

  對此,五年前嫁到芬蘭、目前正攻讀教育博士的張家倩感受頗深。她曾到芬蘭的中小學實習,芬蘭學校乍看之下,毫不起眼,甚至有點沈悶;但是,看得愈多她就愈體會到,這就是芬蘭教育「平凡中見實力」的特質,老師上課總是花最多時間在「把慢的人教會」。「寧可讓學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讓不會的人繼續不會,」張家倩觀察,芬蘭老師沒有趕進度的壓力,即使她在大學學芬蘭語,講師也總是要等全部人都學會,才繼續教新的課程。 芬蘭反對對學生進行任何形式的「分類」或「排名」,說「資優」和「精英」是犯大忌,更沒有能力分班這回事。

  二十八歲、在赫爾辛基大學任職的海蒂回憶,她念中小學時數學很好,但老師從來不會公開說她功課好,只是私下偷偷塞幾本進階數學讓她自己看。 最能展現教育平等價值的,是芬蘭政府對移民子女一視同仁的態度。 不論是否有芬蘭國籍,移民子女都能免費上學,政府還額外撥預算讓他們學習母語,每周上兩堂,為期四年。

  一位住在首都近郊的台灣媽媽就說,學校原本聘請一位大陸籍教師教她兩個小孩中文,但她堅持要讓小孩學繁體字,地方政府同意她自己找台灣老師來教,老師的鍾點費和交通費由政府支付。 在專注的策略、平等的核心價值外,芬蘭教改能夠一路順暢無阻至今,還必須歸功於一群高素質的專業教師。

請點擊遊學 美國遊學了解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