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争
( 一六六一年四月二十一日至一六六二年二月一日 )
明永历十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一六六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自金门料罗湾出航,横渡海峡,在大陆人民和台湾人民的支援下,经过英勇奋战,终于迫使侵占台湾的荷兰殖民者于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 一六六二年二月一日)宣告投降。把全部荷兰侵略者赶出了祖国领土,收复了祖国的宝岛台湾,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
明朝末年,政权腐败,军备飞驰,给了外国殖民主义者入侵的机会。十七世纪初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为了掠夺资源和殖民地,积极对外扩张。明万历三十二年( 一六〇四年 )七月,荷兰提督韦麻郎曾一度侵入澎湖,后被驱逐。明天启二年( 一六二二年 ),荷兰殖民地巴达维亚( 今印度尼西雅加达 )总督庇得郡以军舰十七艘再度侵占澎湖。第二年七月,明福建总兵俞咨皋率兵二千,以武力迫使荷兰侵略者退出澎湖。天启四年( 一六二四年 )二月,荷兰侵略者又转而侵略台湾,由台南附近的台江登陆,侵占了台南地区,对台湾开始其殖民统治。
荷兰侵略者侵占台湾后,在一鲲身( 是一沙洲,即今安平镇 )修筑城堡,分内外两城,取名 “ 热兰遮城 ” ,台湾人称台湾城。又筑小城于对岸,荷兰人称 “ 普罗文查 ” ,台湾人称赤嵌城。荷兰殖民者以这两座城堡为据点,对台湾人民实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并以宗教麻醉台湾人民,妄图长期霸占台湾。
台湾人民不畏强暴,多次举行起义。明永历十一年( 一六五七年 )以郭怀一为首的台湾人民反荷武装起义,对荷兰侵略者以沉重地打击。这次起义虽然在荷兰侵略者的血腥屠杀下失败了,但是锻炼了台湾人民,打击了荷兰侵略者为所欲为的侵略气焰。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决策和准备
民族英雄郑成功,生于明天启四年( 一六二四年 ),福建南安县石井人。明隆武二年( 一六四六年 )十一月,请兵南下,攻取浙东,直下仙霞关。明总兵郑芝龙( 郑成功之父 )降清。十二月一日,郑成功自南沃( 今广东南沃岛 )募兵数千人返回烈屿( 小金门 )起兵,自称忠孝伯招讨大将军( 后被南明封为延平王 ),进泊鼓浪屿。举起 “ 抗清复明 ” , “ 收复台湾 ” 的大旗。后建府厦门,改厦门为思明州。明永历十三年( 一六五九年 ),郑成功率军从舟山出发,溯长江而上,围攻南京失利,退兵厦门和金门。郑成功为了坚持长期抗战,决心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作为 “ 进则可战而复中原,退则可守而无内顾之忧 ” 的继续抗清的战略基地。
明永历十四年( 一六六〇年 ),有台湾通事何廷斌从台湾来到厦门求见郑成功。何廷斌是福建南安人,在台湾任荷兰驻台湾总督揆一的翻译和会计。他建议郑成功收复台湾,并献策说: “ 公何以不取台湾 ? 台湾沃野数千里,实王霸之区。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国,使人耕种,可以足其食。且上至鸡笼淡水,硝磺有焉。且横绝大海,肆通外国。置船兴贩,桅舵铜铁,不忧乏用。移诸镇兵士眷口其间,十年生聚,十年教养,而国可富,兵可强。进攻退守,真足与满清抗衡。番受红夷凌辱,每欲反噬久矣。以公威临之,则如使狠逐羊也 ” 。并献所绘之台湾地图及所测量之港路图及荷军防御实虚详细情报,还表示愿引航带路。郑成功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审查了他的地图后,派人到台湾调查,证实何廷斌所献出的港路图是准确的。于是郑成功便确定了首先进抵澎湖,尔后由鹿耳门进港,攻取台湾的作战方案。
郑成功多次召集将领,详细研究收复台湾的问题。以宣毅后镇吴豪为首的一部分将领,竭力反对收复台湾。并以其到过台湾的经历强辩说: “ 台湾实豪屡经之地,岂不知其详 ” , “ ‥‥‥ 奈何红毛炮台利害,水路险恶,戎有奇谋而无所用,虽欲奋勇而不能施,是徒费其力。 “ 以协理戎政杨朝栋为代表的大部分将领积极主张收复台湾,坚决支持郑成功的作战方案。从而郑成功更加坚定了收复台湾的决心。
郑成功在进行收复台湾的准备过程中,为隐蔽企图,欺骗敌人,曾写信给揆一,解说其重整军备是为了北伐抗清,无意征伐台湾。同时派商船到台湾与荷兰人恢复贸易( 郑成功为了打击荷兰侵略者,曾禁绝与荷兰人通商 ),以麻痹敌人和侦察敌情。荷兰殖民者信以为真,故将增加援台湾的荷军撤去攻打澳门,减少了台湾的防御力量。
明永历十五年( 一六六一年 )二月,郑成功把行辕移到金门,操练水师、筹聚给养、修造舰船、铸造兵器。针对作战对象,把军队按大刀队、弓箭队、盾牌队、铳炮队进行编组,提高作战能力。并命首批出征舰队集结于料罗湾,待命出航。
郑成功最后确定: 从鹿耳门进港后,首先封锁港口,切断荷军台湾城与赤嵌城的联系,然后各个攻取。为了巩固后方,令其子郑经防守厦门和金门,防御清军南下。将进攻台湾的舰队分为两个梯队,郑成功亲率第一梯队先期出航,共有舰船一百二十艘,二万五千人( 一说舰船三百五十艘,四万人 ): 第二梯队由黄安、刘俊等率领,共有舰船二十余艘,六千人。
三,荷兰侵略军在台湾的设防
荷兰侵略军总兵力约两千人,主要盘踞在台湾城和它对岸的赤嵌城。台湾城东部及赤嵌城北部是较繁华的街区。两城之间是台江海湾。在北线尾岛与加老湾之间是鹿耳门港,荷军曾在此建热堡炮台,控制鹿耳门港。后因台风袭击,炮台倒塌,被海水淹没。荷军又用坏甲板船沉塞,加之长期淤塞,港道狭窄弯曲,水浅礁多,船只不易进港。一鲲身与北线尾岛之间是大港,港道条件良好,大小船只出入方便。台湾城 “ 其方二百七十六丈有六尺,高三丈有奇,为两层 ” ,置重炮三十余门。揆一亲率一千一百人扼守此城。赤嵌城 “ 堡基周长四十五丈,高三丈有余 ” ,四周设重炮。荷军头目猫难实叮率五百人防守。淡水、鸡笼等其它占领区约两百人防守。另有舰船四艘及小帆船数艘防守大港。
揆一认为,鹿耳门港淤塞,不便航行,无须重兵把守( 北线尾岛只有七名士兵防守 )。只要以重炮控制大港,即可守住两座城堡。
四、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作战经过
( 一 )禾寮港登陆
明永历十五年三月初十( 一六六一年四月八日 ),郑成功在金门举行誓师式( “ 祭江 ” )。三月二十三日午刻( 阳历四月二十一日 ),他率军自料罗湾出航,由澎湖游击洪喧引导, “ 二十四日未刻大小舰船陆续齐入妈公港 ( 马公港 ) ” , “ 分各屿驻扎,藩驾驻峙内屿 ( 今澎湖岛 ),候风开驾 ” 。三月二十七日,从澎湖出航,在到达柑桔屿( 今东,西吉屿 )时,海上刮起暴风,船队折回澎湖。大风连续几天,军中粮食困难。三月三十日,郑成功当机立断,于晚上传令出航,留下陈广、林福等率兵一部驻守澎湖。郑军顶风冒雨横渡海峡。四月初一( 阳历四月二十九日 )拂晓,抵近鹿耳门港。在何廷斌引导下,由提督马信率领舰队为前导,避开荷军防御重点大港,利用涨潮之时,直驶荷军防御轻率薄弱的鹿耳门港。先头水师出敌不意地攻占了北线尾岛,控制了鹿耳门港。保障了主力顺利进入台江海湾,何在禾寮港登陆,从侧后进攻赤嵌城。台湾人民见郑军到达,争先迎接慰问。高山族 ” 南北路土社闻风 ,归附者接踵而至 “ , ” 土民男妇壶浆,迎者塞到 “ 。郑军在台湾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不到两小时,就大部进入海湾,并约有两千人登陆完毕。至此,赤嵌城与台湾城之荷军被隔断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