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件 二二六東京事變之檢討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三月 外交部情報司編印
序言
自二二六『東京事變』爆發以來、不惟日本朝野上下、驚惶失措、卽世界各國、亦為之震撼不安。蓋此次事變、自其表面爲日本一部份少壯軍人之暴動、而其所含対内對外之意義、實至深且鋸。中日比隣、関係素切、居吾國之立塲、自尤不得不亟爲精密之檢討。
是項事變之消息到達後、本編卽巳在李司長指導下着手編述、顧以事務冗迫、時有間輟、以致遲遲至今、始克付印。本編中事件經過之資料、大都袛限於本月三日以前、其後雖續有所聞、因種種關係、未予採入。但本編所述見解、並不因此發生若何之変更。
本編除『各國対『東京事變』之觀察及言論』一節、係由歐美科編述供給外、其餘槪係由邵科長毓麟屬稿、而由日蘇科同人襄其成。其間間有評判、則悉爲編述者個人之意見、号特附此申明。
情報司誌
目錄
一、緒論
最近二月二十六日「東京事變」之發生、表面上雖突如其來、實則就其因果關係而論、乃屬不可避難免必然事實。遡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之政治經濟、難突飛猛進、而其包含之内在矛盾、亦隨之發展。此項内在矛盾之對立、可謂此事變之根本原因。是以吾人特先説明其根本原因、然後進而解剖其種種近因、籍爲後段推測之根據。
(一)明治維新後日本政治經濟之趨勢
(二)二二六東京事變之根本原因
日本政権之帰趨、不外軍部官僚政黨三者、有如上述。但無論軍部官僚或政黨、對于政治經濟上之種種内在矛盾、均無根本解決辦法、試觀昭和以來之實情卽係明證。蓋官僚政黨之以維持政権爲能事、固不待言、卽軍部方面、高級軍人之政黨化官僚化一事、亦無可諱言、此種趨勢、實爲醞釀此次「東京事變」之根本原因。蓋一方政権保持者、爲確保政権、竭力維持現狀、而他方無産者農民及農村出身之靑年士兵、卽爲本身利害、力謀局面之革新。此種現狀維持派與現狀打破派之對立結果、遂至對内引起内政改革之暴力行為、促進軍部内「下剋上」之趨勢、對外不惜以窮兵黷武、造成國際間之紛争。而對外之紛争、要亦爲解消國内矛盾之一種手段而已。
二、二二六東京事變之遠因
(一)東京事變之軍部以外之原因及其徴兆
(1)東京事變之軍部以外的原因
吾人既已略述此次「東京事變」之根本原因、茲再就其軍部以外之遠因、加以分析、歷擧如左:
(子)倫敦条約與統帥権之干犯
(丑)九一八事變與重臣派
(寅)國連脱退事件
(卯)華北事件
(辰)樞府議長之更迭事件
(巳)岡田内閣之成立
(午)「天皇機關説」及「國体明徴運動
(2)東京事變之軍部以外的徴兆
軍部與政黨、旣因上述政治的經濟的原因、隱隱對立、以武力改造之醞釀、遂漸見成熟。同時「九一八事變」不惟未達由外向内之目的、且遭中央之非難制止、事變中之軍人、至哀呼「坐視吾儕之死乎」、其轉變方向、由内發動、自屬意料之中。果也在最近七年之中、有下列事件。逐次發生。
(子)昭和五年二月十四日濵口首相被刺
(丑)昭和六年「三月事件」暴露
昭和六年(一九三一年)ニ三月間、「統制派」「淸軍派」要人、計畫暴動、集合民間浪人志士大川周明、麻生久時等、由橋本中佐、交付大川炸彈、擬於實行時、襲撃政民兩黨本部、以及首相官邸等處、推現任朝鮮總督宇垣大將組織内閣、以建川美次少將橋本欣五郎中佐爲閣員、旋因宇垣中途變節、遂未發而中止。但因此益刺戟橋本等之變革決心、旋有所謂「十月事件」(錦旗革命)。
(寅)昭和六年九月「櫻會事件」
昭和六年、(一九三一年)參謀本部橋本欣五郎中佐、根本博中佐、天野大尉等、憤「三月事件」之失敗、聯絡陸軍省及全國團營隊伍之上中尉階級三百餘名、組織『櫻會』謀以暴力推倒政府、奪取政権、事洩中止。當時之中壯將校建川美次中將及前中國課長重藤千秋少佐、又『小櫻會』之少壯將校少尉管澤三郎、大倉榮、大賀、及海軍大尉濱野、陸軍中尉安藤、陸軍少尉中村等、皆加入此會。
(卯)昭和六年十月十七日「錦旗革命」暴露
此乃昭和六年(一九三一年)十月十七日、陸軍省破獲之事件也。橋本既致力於『櫻會』之擴大強化、復集合「三月事件」中堅分子、及根本博大佐、影佐禎昭少佐、今井武夫少佐、和知鷹二中佐、田中彌大尉、小原重孝大尉等、策畫二次暴動、定期於十月二十一日、以海軍爆撃機、於首相官邸閣議席上、殺戮全体大臣、襲撃警視廳、約定事成、以荒木任首相兼陸相、橋本建川分任内政外交、而以大川周明任大藏。惟因幹部與靑年將校未能一致、難以成事。陸軍首惱部以愛護之目的、先期於十月十七日晨、將主謀者拘於憲兵隊、其餘多遷転於各地方、以爲分解潜消之計、拘押者旋亦釋放。軍部以「出於愛國憤世熱情」之美名、報告閣議作爲完事。
(辰)昭和六年(一九三一年)井上藏相邸被炸
(巳)昭和七年(一九三二年)井上藏相被刺
(午)昭和七年(一九三二年)三月五日「血盟暗殺團事件」暴露
(未)昭和七年(一九三二年)五月十五日 犬養首相被刺
牧野内府邸警察廳及日本銀行被炸
農民行動隊襲撃各發電所
學生行動隊襲撃三菱銀行
昭和七年(一九三二年)五月十五日、有陸海軍人及學生等十八名、衝入首相官邸、殺死當時現任首相犬養毅、同時與別働隊同志相呼應、襲撃警察廳、牧野内大臣邸、政友會本部以及日本銀行等、此即所謂『五一五事件』。經一年之捜査偵察、事件漸告一段落。八年五月十七日、陸軍海軍司法三省、連銜公佈事件之経遇、與謀者計海軍方面、中尉三上卓、山岸宏、中村義雄、古賀清志等十人、陸軍方面、士官候補生後藤映範等十一人、民人方面、橘孝三郎、大川周明等二十一人、共為四十二人。公佈略称「彼等以最近政黨、財閥、特権階級、互相結託、僅以私利私慾爲事、不思国利民福、故欲以實力的手段、建設新日本、遂惹起此事件」云云。
(申)昭和八年七月一日「神兵隊」事件
(酉)昭和八年十二月十日陸軍省頒布關於軍民分離之聲明
(戌)昭和十年十一月、陸軍省及在郷軍人會關於「国體明徴」之声明及決議
(亥)昭和十一年一月 美濃部被刺
(二)「東京事變」之軍部以内之原因及其徴兆
(1)東京事變之軍部以内的原因
(子)荒木眞崎系與宇垣系之爭鬥
上列種種、乃東京事變之軍部以外的原因、而實則日本軍部本身之矛盾及其内部之派閥爭鬥、亦爲造成此次事変之重要原因者、殊不容吾人怱視、軍界有長洲系與非長洲系之分、自始不能相容。長洲系聲勢大而專政久、宇垣以長洲系嫡派、久任陸相、久思繼桂太郎田中義一後爲政府首班、非長洲系嫉之;尤以宇垣之軍縮主張、爲一般軍人所不滿、非長洲系以此爲攻撃之具、軍人之少壯急進派、攻撃尤力。荒木貞夫與眞崎甚三郎均爲急進派所擁護、遂成爲穏健急進兩派。穏健之宇垣、雖對内閣總理食指屢動、均爲急進派反對而未能實現。
(丑)卽幹派與緩幹派之對立
荒木代表急進之新興勢力、充任陸相、但旋覺急進派主張危險、漸趨穏健一路、遂爲急進派所不滿、被迫辭職、推林大將繼任、林亦穏健者。急進派對政府有採取最後手段之計畫、其中主張卽速進行者、爲「卽幹派」、以秦眞次小畑敏四郎爲領袖。主張徐徐進行者、以縱然計畫成功、軍人獲得政權、而一切未有準備、十分危險;又倘實行後、政權仍屬文治穏健一派、則急進派之立場、亟爲困難、屈服則一切計畫、歸諸泡影、不屈服、則必將發生極大動亂、不如表明軍部之立場、使各方面認受軍部之主張、與之取得合作、爲有把握。此説永田鐵山東條英機主之、極得荒木與林之贊同、所謂「縱幹派」是也。
(寅)肅軍派(林、渡邊、川島等)與少壯軍人派之爭鬥(卽所謂軍部内『下剋上』之現象)
荒木辭職、薦林自代。林之第一次人事異動、已示重用穏健的少壯軍人之決心、擬徹底清除暴烈的陰謀家、一掃軍中核系之對立、而有『肅軍派』之称、蓋欲導少壯派之革新主義依法進行、與『統治派』之主張、固二而一者也。其後之人事異動、發生、林亦不得不挂冠而去。
(卯)陸相之更迭及陸軍人事移動
荒木旣任陸相、以對於急進派之主張、僅僅原則贊同、而取穩健的方法、爲急進派所不滿。迨「在滿機構」問題告一段落、彼等以「改組滿鐵計畫」、要求荒木以徑行上奏辭職、不推薦後任、要挾政府實行、荒木不得己、稱病辭職、而推薦其有規隨信念之林大將自代。林任陸相、鋭意肅軍、致有永田事件、林乃負責辭退、而推薦同有粛軍向之川島義之繼任。荒木陸相之人事異動、略無特殊可記之事。林大將任内、旣於其前三次之定期人事異動、將急進派要角、遷調於他方或閒職、於一九三五年八月之定期異動、復擬將急進派大批異動、敎育總監眞崎甚三郎反對之、林爲貫徹主張計、上奏日皇、請免眞崎而薦肅軍同志渡邊錠太郎繼任。急進派領袖之一之秦眞次、亦於此次八月移動外轉、其他急進派之外調者尚多。是卽所謂肅軍統制、永田遂以操縦林氏而遭殺害。
(2)「東京事變」之軍部以内的徴兆
(子)昭和九年五月坂野少將之聲明
(丑)昭和九年十一月二十日事件。
陸軍大尉村中孝次主計磯部淺一及栗原佐藤村山天野等十餘人、糾合同志、擬於議會開会會中、実施暴動、襲撃目標爲政府當局斎藤牧野後藤岡田鈴木一木高橋湯淺及西園寺清浦伊澤幣原、並警視廳等、由栗原率領戰車、分途進行、因片倉衷大尉辻政信大尉告密、於昭和九年(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日、被憲兵當局破獲、是卽所謂『十一月二十日事件』。(按片倉于『二二六事件』之翌日、被彼輩槍傷、蓋洩憤也)
(寅)昭和十年五月十一日 村中孝次大尉磯部淺一主計之肅軍意見書
十一月二十日事件既因片倉等之告密而破獲審理、其重要份子村中、磯部等、以雖曾向士官候補生等作有直接行動計劃畫類似之説明、但無以本人爲中心與彼等謀議之情事、對片倉等、控以誣告罪、並謂「以軍内之腐敗紊亂、日益加甚、爲廓清計、請求以大元帥陛下名義、而行之法律及司法權之發動、判其是非黑白、」云云。旋因是時喧伝陸軍當局、將歷擧昭和六年(一九三一年)以後、曾有越軌行動之將校、一律予以嚴重處分、羣情不安、村中等乃發布所謂「肅軍意見書」(本部有譯本)、書中臚列片倉之報告、本人之辯訴告訴、及『三月事件』『十月事件』之顛末、『櫻會』之組織内容會員名単等等。
(卯)昭和十年八月 永田軍務局長被刺案
昭和十年(一九三五年)八月十二日、永田軍務局長、被中佐相沢三郎以軍刀刺殺于陸軍省軍務局之局長辦公室、以其勵行統制、乘毎次定期移動、分解急進派之力量也。事見前述、茲不復贅。
三、二二六東京事變之近因
此次「東京事變」發生之遠因、既如前述、茲更將爲其導火線之近因、分裂于左:
(一)永田軍務局長被刺案公判(一月二十八日至二月二十五日共計開庭十次)
相澤刺殺永田之動機、綜其供述要点、一方固由于不滿永田之政治的野心及其壓抑青年將校之行動、而永田以圧抑靑年將校、竟牽渉眞崎教育總監、而有林陸相奏請免眞崎總監一擧、尤爲相澤所最憤懣不平者綜澤之言動、其與眞崎不無關係、要不難想見。而林大將之證言、陳述至二小時之久、雖其内容未經發表、但其爲不利于眞崎、要可斷言。且觀二月二十五日(卽事變一日前)法廷訊問證人之際、眞崎有『事關職務上秘密、非經勅裁、不便供述、』云云之語。並露非常興奮之色、而逕行退廷、此中意味、不難思索。此爲刺戟靑年將校、而爲此次『東京事變』發生之近因者一。(永田公判案與此次東京事變之関係、請參照本編附錄)
(二)民政黨選擧之勝利
(三)『選擧肅正』下無産黨勢力之驟増
(四)第一師団奉令調往満州
四、二二六東京事變之經過
二月二十六日、駐東京之第一師團第三聯隊及近衛師團之一部分士兵、在靑年將校指揮之下、襲撃閣員官邸、殺害重臣、擧行類似革命之暴力政變、中經二十七二十八両日之對峙、而卒于二十九日被武力降伏、事變因亦告一段落。茲就此四日之間以『爆發』『對峙』與『降伏』三段階爲輕、而以毎日事實之演化爲緯、綜合述其經過如次、並將事變後之餘波、附述于後。
(一)爆發
(二)對峙
叛軍于殺害各重臣後、卽分別佔據麴町區永田町之政府機關、並于首相官邸設置總部。日皇雖已任命後藤兼代首相、但實際時局重心不在官僚之形式内閣、而在握有兵權及擁有將校羣集之軍人、以故後藤之形式内閣、絲毫不能有所動作、而陸相川島因統治無力、始有如此重大事變、且投鼠忌器、急切間亦不敢有積極之動作。因此足以轉移或控制時局之勢力、約有三種:(一)少壯軍人之首領眞崎與荒木;(二)擁護現政府之海軍;(三)在東京握有軍權之東京警備司令香椎浩平中將。但舉事軍人、旣表示擁戴天皇、故當局在承認一部分旣成事實之原則下、勸誘叛軍歸降、以求和平解決。但叛軍迄不就範、遂形成兩方對峙之局。日皇爲統一平亂軍事之指揮、並警戒首都計、乃於二十七日早三時頒布戒厳令、而任命東京警備司令官香椎浩平中將爲戒厳司令。
同時陸軍軍事參議官、於二十七日午前十時在偕行社舉行會議、朝香東久邇兩皇族及林眞崎荒木阿部植田寺内西杉山各參議官、均出席會議、結果由眞崎等出面、與叛軍首領開始談判、暗示只須叛軍回營、卽可不咎旣往。但此項意旨、叛軍始而接受、旣而拒絶、妥協終末成立。
避難宮中之後藤過渡内閣、於二十六日深夜總辭職、但奉旨在繼任内閣成立以前、仍暫時執行政務。時藏相高橋是淸已於二十六日因傷重逝世、(一説高橋已當場斃命、當局因恐影響金融市場、故延遲發表)、於是町田商相乃奉命兼攝藏相、以支持過渡期之形式内閣。後藤内閣、雖在宮中一再集議、但對於時局、不能作積極有效之動作。日皇雖派使至西園寺元老處、依慣例諮詢關於組織新閣之意見、但西園寺已如驚弓之鳥、且各重臣傷亡殆盡。西園寺將與何人協議、以推荐後任内閣亦爲一大難題。
此際時局終日動盪於混亂嚴重情勢之下、但經二日間之發展、除起事之一定區域及原有人數之外、其他各地 絕少響應之勢力、當局因以斷定(一)此次起事決無更廣大之計畫、亦無足以號召羣集參加行動之政治口號及能力;(二)叛軍雖曾要求荒木或眞崎組閣、但荒木眞崎旣不能牲犠自己、毅然以領導叛軍自任、則叛軍無堅定顯著之領袖、其勢力只有日就衰頽、而無進展之望。且此際皇族中之握有兵權者及其他軍官名宿、鮮有同情叛軍、且間有主張卽行武力掃蕩者、如閑院宮參謀總長、伏見宮軍令部長、任聯隊長之秩父宮等或調動海陸軍或急遽歸京協議平亂、此外如海陸大將加藤寛治陸軍大將菱刈隆等、亦皆奔走於偕行社及戒嚴司令部各地、以協議奠定時局之方策。當局旣見叛軍之無力、而叛軍又一再拒絶回營之建議、於是武力制裁之義、漸見有力。
二十八日陸軍省任命中村孝太郎中將代理敎育總監、同日樞密院議長一木喜徳郎有辭職之擬議、其爲廻避軍人之鋭鋒也無擬。又同日外務省發聲明、聲言事變之原因、純爲國内之情勢、與對外政策無關、此雖爲安定日本國際地位之辭令、但亦可反映維持現狀之勢力、仍勝於打破現狀之勢力也。以故對峙之局、卽將告終、武力制裁之議、於以實現。
(三)降伏
(四)餘波
五、各國對東京事變之國官方之観察
(1)英國
(2)美國
(3)蘇聯
(4)法國
(5)義國
(6)徳國
(7)波蘭
(8)奥國
(9)荷蘭
(10)瑞典
(11)西班牙
(12)比利時
(13)國聯
(二)各國報界之言論
(1)英國
(2)美國
(3)蘇聯
(4)法國
(5)義國
(6)徳國
(7)波蘭
(8)瑞典
(9)土耳古
(10)古巴
(三)結論
六、二二六東京事變之影響
(一)對於日本國内之影響
(1)對於軍部内之影響
(2)對於政界之影響
(3)對於經濟界之影響
(二)對於国外之影響
(1)對於蘇俄之影響
(2)對於中國之影響
附錄 永田事件公判中滿井中佐(相澤中佐之辯護人)之辯護詞
〔蔵書目録注〕
上文中の赤字は、明らかな誤りを訂正したも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