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川市石炭・歴史博物館のブログ

〒825-0002 福岡県田川市大字伊田2734番地1
TEL/FAX 0947-44-5745

煤矿记录画,是什么内容? 其一

2017年01月30日 | 中文(简化字)

大家好!

如前一期博客所约定的,我们将从这一期博客开始,向您介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的记忆(世界记忆遗产)』登录的山本作兵卫氏的煤矿记录画的具体内容。

被记载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的记忆登录的589幅煤矿记录画中,有水墨画306幅以及水彩画279幅,合计585幅,是由当馆收藏的。

以66岁的年龄正式开始绘画创作的作兵卫氏,于初期的1958年至1963年前后,制作的煤矿记录画,全部都是水墨画,画在儿童练习时使用的约21x30cm的素描本上。

之后,受到当时田川市立图书馆馆长、已故永末十四雄氏的委托并提供题材,作兵卫氏自1964年至1967年前后创作的煤矿记录画,皆为水彩画,使用正规绘画工具,画在38x54cm(一部分约为25x35cm)的绘画用纸上。

1984年,至92岁高龄辞世为止,作兵卫氏创作的水彩煤矿记录画,达1000幅以上。其中的大多数由个人及诸团体捐赠,被保存或者展示。

现存的记录画,除了当馆所收藏的以外,基本上是昭和40年代之后描绘的水彩画。

水彩画的画题,除一小部分之外,大部分都是将水墨画的画题以水彩画的形式再构成。

关于当博物馆所收藏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的记忆(世界记忆遗产)」登录的煤矿记录画之特征,可以举出:

1)水彩画与其原型的水墨画总括收藏。
2)属于1000幅以上水彩画之中的初期作品群,并且,几乎包括了记录画的所有画题。

等等。



这些记录画,被从『筑丰炭田(煤田)的记录』和『美术的观点』两方面的视点进行研究。

日本語訳はコチラから


山本作兵卫收藏品的意义

2016年11月07日 | 中文(简化字)

大家好!

在上个月的网志里,我们把作为「通过实际有过煤矿内劳动经验的矿工的视角,而产生的具体详细之记录」的山本作兵卫收藏品的贵重性,向大家作了说明。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与各位一起来探索其感人魅力。

在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的记忆(世界记忆遗产)的因特网上,介绍「山本作兵卫收藏品」如下。

「山本作兵卫收藏品,是印证了从明治时代后期的筑丰煤炭业以及到产业革命持续发展的20世纪初叶的日本发展状况之个人记录。该当收藏品,由朴素的绘画加上书写说明构成,如文字所述,是根据在煤矿的最前线劳作的一位男性矿工之实际体验而记述、描写的记录。记述有关当时的日本之文书,几乎都是出于政府或者企业等的公式文书,由一名劳动者作成的个人记录因而非常贵重。在作兵卫的绘画中,具有在公式性记录中体会不到的当时的生动气息和临场感。该当收藏品,是基于在世界范围的、在具有高度历史重要性时代实际生活的一个普通人之视点的真正意义上的记录。」

「山本作兵卫收藏品」,同去年7月被UNESCO登录为世界遗产的『明治日本的产业革命遗产 制铁、制钢、造船、煤炭产业』所象征的一样,把在世界范围内意义深远的『日本的产业革命』以及近代化的急速发展中,作为其最重要支柱的煤炭供给地—筑丰煤田的大致历史进程,以一个活生生的普通煤矿劳动者的视点,予以记录。这是该收藏品的重大意义所在。

另外,「山本作兵卫收藏品」,与UNESCO「世界的记忆一般指针」的基准相吻合。即「是对于人类社会之思索、发现、业绩的表征物」。因此,受到高度评价。

尤其是,在作为个人记录的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与煤矿相关连的、支撑了日本近代化的众多无名英雄的、世界共通的「集团共有之记忆」。

与同样被UNESCO登录的「安妮的日记」,不是一个少女的个人日记,它是被迫害的人们所共有的「(collective memory)/集团的记忆」之相同的意义,也可以从「山本作兵卫收藏品」中看出。

下个月,我们将就「山本作兵卫收藏品」的记载内容,深入探讨。

日本語訳はコチラ


山本作兵卫收藏品的贵重性

2016年09月22日 | 中文(简化字)

大家好!

按照上个月的约定,我们在这个月的网志中,向您介绍『山本作兵卫收藏品』的「价值」和「魅力」。

山本作兵卫收藏品』,共含有煤矿记录画589幅以及日记、杂记账、其他的原稿和纪念品,由合计697件资料构成。其收藏品魅力的核心,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首先蕴藏在由水墨画与水彩画构成的『炭坑记录画』之中。

本记录画的题材,是以山本作兵卫氏(日本明治25年-昭和59年,1892年-1984年)亲身经历过的、自明治32年至大正时代中期(作兵卫氏7岁-青年时代),中小煤矿的矿工们用手镐挖煤炭的详细情景,以及当时的煤矿劳动者的生活内容为中心的。

以记录昭和时期实行机械化后的煤矿情形为题材的记录画,非常少。借用作兵卫氏的话来说,就是「(那个时代)有照片(所以不需要绘画)」。

的确,在自日本明治至大正时代的煤矿记录史料中,特别是对于矿坑内的记载,几乎没有照片。

即使是在世界上最早发起产业革命的英国,尽管有不少关于煤矿的外观或者在矿坑外的煤矿劳动者拍摄的照片,但是关于煤矿坑内的情景,也只有几例画家的绘画作品。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要在黑暗的矿坑内摄影,闪光灯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当时,使用的是燃烧含有粉末氧化镁闪光粉的镁光灯,在矿坑内恐怕可能引起瓦斯和粉尘爆炸。后来虽然出现了电池式闪光灯,但是,那是个照相机尚无防尘盒的时代,因为煤炭粉尘的污染而不能使用的情况常有发生。

更重要的理由是,像山本作兵卫收藏品这样的「通过实际有过煤矿内劳动经验的矿工的视角,而产生的具体详实之记录」,至今尚无他例。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极其贵重的瑰宝。

山本作兵卫收藏品』的贵重之处,正在于,可以让我们透过作品看到支撑了日本的产业革命,在近代化史上如文字所写,成为燃料的煤炭挖掘现场,在那个时代的真实的形象。

下次,将向您介绍『山本作兵卫收藏品』的「特征」和「魅力」。

日本語訳はコチラ


世界记忆遗产 山本作兵卫收藏品(简化字)

2016年08月22日 | 中文(简化字)

山本作兵卫收藏品」,指的是一位终生在煤矿劳作的普通煤矿工人山本作兵卫氏留下的有关日本福冈县筑丰地区自明治30年代(1890年前后)至昭和20年代(1840年前后)的煤矿风貌的记录。由『炭坑记录画』、『日记』、『杂记帐及原稿等』合计共697件资料构成。

当博物馆收藏了其中的『炭坑记录画585幅』、『日记6册』、『杂记帐及原稿等36部』的合计627件资料;其余的70件资料,保存于福冈县立大学。

一名默默无闻的煤矿劳动者所留下的作品,为什么竟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登录呢

去年(2015年)7月5日,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而被登录的『明治日本的产业革命遗产  制铁・制钢・造船・石炭(煤炭)产业』,跨越8个地区有23件构成遗产。当初,田川市也把『旧三井田川矿业所伊田竖坑橹(竖井井架)』『同第一・第二烟囪(二根烟囪)』2件,作为筑丰煤田的代表,以构成遗产的名义进行了申请。

本来,「竖井橹(竖井井架)」配套【卷扬机】,「2根烟囪」配套【锅炉房】。可是,【卷扬机】和【锅炉房】,原来设置于地面的设施,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因为没有实物便无法说明其建筑物之机能,以此为理由,很遗憾,『旧三井田川矿业所伊田竖坑橹(竖井井架)』和『同第一・第二烟囪(二根烟囪)』,在世界遗产的申请中被淘汰了。

但是与此同时,在调查过程中,访问田川市的海外专家,对于山本作兵卫氏的炭坑记录画,寄予了高度的关心。

在访问田川市的来自澳大利亚的Michael・Pearson博士的帮助下,进行了记录文书等的世界遗产,也就是,世界记忆遗产的申请。最后,田川市和福冈县立大学联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山本作兵卫氏收藏品的登录申请书。2011年5月5日,该收藏品作为日本最初的世界记忆遗产,被登录。

「山本作兵卫收藏品」,就以这样意想不到的形式,获得了被介绍给全世界的机会。

下一章,希望能够向各位介绍「山本作兵卫收藏品」的价值及其魅力!

日本語訳はコチラから


想必,月亮神也被烟呛着了吧!

2016年07月25日 | 中文(简化字)

大家好

在当博物馆的煤炭纪念公园,耸立着作为近代化遗产,与前一段时间介绍过的竖坑橹(竖井井架)一样,成为田川市象征的二支烟囱。

随着三井田川矿业所伊田竖井的建设,于1908年完成的这二支烟囱,高度为45.45m,上部直径为3.1m,下部为5.8m,在现存的明治时期的烟囱中是最大级别的。使用耐火砖231,000块,据说其中的181,000块砖,是德意志产品。

位于东侧、根基部分没有突出砖垒砌的「第一烟囱」,其下半部的砖采用了佛兰德斯式垒砌方法,在中途变换为英吉利式。

位于西侧的、根基部分有突出砖垒砌的「第二烟囱」,其砖的垒砌方式全部采用英吉利式。

    

佛兰德斯式,是流行于明治中期的垒砌法。具体表现为,在同一层中,砖的长短边交互朝外垒砌;

英吉利式,砖是一层长边朝外,然后一层短边朝外,交互向上垒砌。

据说,英吉利式垒砌法强度大,该方法在明治后期,成为主流方法。

可见,在二支烟囱的建设期间,砖的垒砌流行趋势发生了变化。

现在已经看不见了。原来,在烟囱所在位置的下方,有设置了12台大型锅炉的锅炉房。

利用仿佛由蒸汽机车装载而成的锅炉,通过燃烧煤炭使水沸腾,从而产生大量的蒸汽,并把这些蒸汽送往驱动竖井升降机上下的卷扬机和附属设备的动力用蒸汽引擎中。

也就是说,烟囱是为了煤炭燃烧时排烟而建造的。

诞生于煤矿选煤场的「炭坑节(矿坑歌谣)」,其中有歌词「烟囱高耸入云,想必月亮神也被呛着了吧」。

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感觉这烟囱真是迄今为止从未见过的庞然大物。

在筑丰煤田的最繁荣时期,尽管规模不同,但是在各矿坑都有烟囱,成为当地的象征。

在矿工中间流行的「gotton节(矿山歌谣的一种)」中,有「如果去看到红色烟囱之处,就能随心所欲地猛吃米饭。」的歌词,其含义是「如果能去耸立着红砖烟囱的矿坑,我就可以挣到能够酒足饭饱的钱了」。

煤矿的动力逐渐被电气所取代,伊田矿井的卷扬机也于1952年实行了电气化。但是,在那之后,锅炉仍然被用于医院以及煤矿住宅的热水供应。当时,只有一支烟囱还在冒烟。1964年,随着矿山的闭锁,烟囱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田川上空的月亮神,好不容易从烟雾缭绕中解放了。

如此高大的砖砌烟囱,由于老朽化逐渐被解体,在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了。越来越成为被珍惜贵重之物。

真诚地邀请您来田川观光游览,瞻仰这珍贵的大烟囱。


日本語訳はコチラから


什么是竖坑橹? (中国语 简化字)

2016年06月16日 | 中文(简化字)

各位好!

今天,向您介绍图片上的设备。



当博物馆的耸立于田川石炭记念公园(田川煤炭记念公园),明治时期的钢铁制高大挺拔的「竖坑橹(竖井井架)」,作为田川市的象征,以及古老且美好之时代的筑丰煤田的代表建造设备,受到人们的喜爱。

可是,「竖坑橹(竖井井架)」,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

「竖坑(竖井)」,是垂直挖掘的坑道,是为了采掘地下深处的煤炭而开凿的。「橹(井架)」,是置于竖井上部的支架型钢铁设备。

竖井垂直于地面,因而需要使用被叫做「ke-ji」的升降机来向地面运送煤炭,载乘人员上下。
支撑「ke-ji」升降动作的,就是竖井井架。

现存的竖井井架,作为三井田川矿业所伊田坑的第一竖井的井架,于1909年竣工。

井架本身的高度,到最顶部为28.4m。设备样式是英吉利风格的后支撑架,再另外设置卷扬机械。

因为使用钢缆悬吊「ke-ji」使之上下移动的卷扬机室,位于井架的西侧,所以于钢缆的牵引方向延伸了增加强度的后支撑架。

该竖井井架,由三井矿业所向英国的ALEXANDER FINDLEY & Co Ltd. 公司预订制造。被认为是ALEXANDER FINDLEY & Co Ltd. 公司下属承包商的钢铁制品厂商GLENGARNOCK STEEL和LANARKSHIRE STEEL CO. LD. SCOTLAND,其刻印「GLASGOW STEEL」,即使现在,也能够在井架的很多地方看到。

在日本国内,于1901年,以筑丰的煤炭利用为目的,备齐了德意志式「高炉」的制铁所,也在八幡开炉运转。理所当然地,井架应该使用国产钢铁。可是,开炉当初,八幡制铁所的钢铁生产尚未走上轨道,因而,决策者认为从先进的英吉利进口钢材,在工期等方面,是最佳选择。

于竖井井架的垂直下方,挖掘了直径大约5.5m,深度大约314m的竖井,从井底走出升降机的位置,一直到采掘煤炭现场,有连接不断的坑道延伸着。
竖井井架大展身手的当时,铁制的二层式升降机一刻不停地忙碌于竖井内,把煤炭从井下运上来。

当时,因为被赞颂为日本三大竖井之一的伊田竖井的完成,日本最大的煤炭产地筑丰煤田的中心地之一―田川,于是出现了欧美风格的煤矿设备。


日本語訳はコチラか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