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
↓
賢良方正制科 元和3.4/4
[與李宗閔、皇甫湜俱第一,條指失政,其言鯁訐,不避宰相。宰相怒,故楊於陵、鄭敬、韋貫之、李益等坐考非其宜,皆調去。]
↓
伊闕尉
水陸運判官
↓
河南県尉
↓
監察御史
↓
殿中監察御史
↓
禮部員外郎
↓
都官員外郎 元和
知台雜
↓
考功員外郎
充集賢直學士
↓
庫部郎中 元和15
知制誥
↓
御史中丞 元和15.11/15.12
朝議郎
[以州府刑獄淹滯,人多冤抑,僧孺條疏奏請,按劾相繼,中外肅然。]
↓
賜金紫 長慶1.6
[宿州刺史李直臣坐贓當死,直臣賂中貴人為之申理,僧孺堅執不回。]
↓
守戶部侍郎 長慶2.1/2.2
判戸部
朝議郎
上柱國
賜紫金魚袋
↓
戸部侍郎 長慶3.3
同平章事
朝散大夫
↓
復判戸部 長慶3.3
↓
守中書侍郎 長慶3.10
同平章事
銀青光祿大夫
正議大夫
柱國
食邑三百戸
賜紫金魚袋
↓
奇章縣子邑五百戶 長慶4.4
↓
金紫光禄大夫 長慶4.12
進封郡公
集賢殿大學士
監修國史
[寶歷中,朝廷政事出于邪幸,大臣朋比。僧孺不奈群小,拜章求罷者數四。]
↓
[穆宗祔廟郊報後,又拜章陳退,乃于鄂州置武昌軍額]
檢校禮部尚書 宝暦1.1~大和4.1
同平章事
武昌軍節度鄂岳蘄安黃申等州觀察處置等使
金紫光祿大夫
使持節鄂州諸軍事鄂州刺史
上柱國
奇章郡開國公
[江夏城風土散惡,難立垣墉,每年加板築,賦青茆以覆之。吏緣為奸,蠹弊綿歲。僧孺至,計茆苫板築之費,歲十余萬,即賦之以□專,以當苫築之價。凡五年,墉皆甃葺,蠹弊永除。屬郡沔州與鄂隔江相對,虛張吏員,乃奏廢之,以其所管漢陽、汶川兩縣隸鄂州。]
↓
加檢校吏部尚書
↓
[李宗閔輔政,屢薦僧孺有才,不宜居外。]
守兵部尚書 大和4.1
同平章事
金紫光禄大夫
[幽州軍亂,逐其帥李載義。文宗以載義輸忠于國,遽聞失帥,駭然,急召宰臣:但因而撫之,俾扞奚、契丹不令入寇,朝廷所賴也。假以節旄,必自陳力,不足以逆順治之。]
↓
中書侍郎 大和5.3
同平章事
↓
門下侍郎
弘文館大學士
[吐蕃遣使論董勃義入朝修好。俄而西川節度李德裕奏,吐蕃維州守將悉怛謀以城降。遂詔西川不內維州降將。僧孺素與德裕仇怨,雖議邊公體,而怙德裕者以僧孺害其功,謗論沸然,帝亦以為不直。]
↓
檢校左/右僕射 大和6.11/6.12~開成2.5
同平章事
揚州大都督府長史
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
金紫光禄大夫
上柱国
奇章郡公
↓
[搢紳道喪,閽寺弄權,僧孺嫌處重籓,求歸散地,累拜章不允,凡在淮甸]
檢校司空 開成2.5~3.9
食邑二千戶
判東都尚書省事
東都留守、東畿汝都防御使
[識量弘遠,心居事外,不以細故介懷。洛都築第于歸仁裡。任淮南時,嘉木怪石,置之階廷,館宇清華,竹木幽邃。常與詩人白居易吟詠其間,無復進取之懷。]
↓
左僕射 開成3.9
↓
[上頻宣召,托以足疾。久之]
[辭日,賜觚、散、樽、杓等金銀古器]
檢校司空 開成4.8~會昌1.閏9
兼平章事
襄州刺史
山南東道節度使
加食邑至三千戶
↓
加檢校司徒
↓
[李德裕用事,罷僧孺兵權]
太子少保/太子大師/太子太保 會昌2/1.閏9
↓
太子太傅分司 會昌2~4
東都留守?
↓
太子少保分司 會昌4.9
↓
貶汀州刺史 會昌4.9
↓
貶循州司馬/員外長史 會昌4.11
↓
衡州長史 會昌6.8
↓
汝州長史
↓
守太子少保分司
金紫光禄大夫
上柱國
奇章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
↓
守太子大師 大中1.8
↓
太子少師
↓
卒 大中初
贈太子太師,謚曰文貞/文簡
69才
子蔚、叢
[少與李宗閔同門生,尤為德裕所惡。會昌中,宗閔棄斥,不為生還。僧孺數為德裕掎摭,欲加之罪,但以僧孺貞方有素,人望式瞻,無以伺其隙。德裕南遷,所著《窮愁志》,引裡俗犢子之讖以斥僧孺。又目為「太牢公」,其相憎恨如此。]
↓
賢良方正制科 元和3.4/4
[與李宗閔、皇甫湜俱第一,條指失政,其言鯁訐,不避宰相。宰相怒,故楊於陵、鄭敬、韋貫之、李益等坐考非其宜,皆調去。]
↓
伊闕尉
水陸運判官
↓
河南県尉
↓
監察御史
↓
殿中監察御史
↓
禮部員外郎
↓
都官員外郎 元和
知台雜
↓
考功員外郎
充集賢直學士
↓
庫部郎中 元和15
知制誥
↓
御史中丞 元和15.11/15.12
朝議郎
[以州府刑獄淹滯,人多冤抑,僧孺條疏奏請,按劾相繼,中外肅然。]
↓
賜金紫 長慶1.6
[宿州刺史李直臣坐贓當死,直臣賂中貴人為之申理,僧孺堅執不回。]
↓
守戶部侍郎 長慶2.1/2.2
判戸部
朝議郎
上柱國
賜紫金魚袋
↓
戸部侍郎 長慶3.3
同平章事
朝散大夫
↓
復判戸部 長慶3.3
↓
守中書侍郎 長慶3.10
同平章事
銀青光祿大夫
正議大夫
柱國
食邑三百戸
賜紫金魚袋
↓
奇章縣子邑五百戶 長慶4.4
↓
金紫光禄大夫 長慶4.12
進封郡公
集賢殿大學士
監修國史
[寶歷中,朝廷政事出于邪幸,大臣朋比。僧孺不奈群小,拜章求罷者數四。]
↓
[穆宗祔廟郊報後,又拜章陳退,乃于鄂州置武昌軍額]
檢校禮部尚書 宝暦1.1~大和4.1
同平章事
武昌軍節度鄂岳蘄安黃申等州觀察處置等使
金紫光祿大夫
使持節鄂州諸軍事鄂州刺史
上柱國
奇章郡開國公
[江夏城風土散惡,難立垣墉,每年加板築,賦青茆以覆之。吏緣為奸,蠹弊綿歲。僧孺至,計茆苫板築之費,歲十余萬,即賦之以□專,以當苫築之價。凡五年,墉皆甃葺,蠹弊永除。屬郡沔州與鄂隔江相對,虛張吏員,乃奏廢之,以其所管漢陽、汶川兩縣隸鄂州。]
↓
加檢校吏部尚書
↓
[李宗閔輔政,屢薦僧孺有才,不宜居外。]
守兵部尚書 大和4.1
同平章事
金紫光禄大夫
[幽州軍亂,逐其帥李載義。文宗以載義輸忠于國,遽聞失帥,駭然,急召宰臣:但因而撫之,俾扞奚、契丹不令入寇,朝廷所賴也。假以節旄,必自陳力,不足以逆順治之。]
↓
中書侍郎 大和5.3
同平章事
↓
門下侍郎
弘文館大學士
[吐蕃遣使論董勃義入朝修好。俄而西川節度李德裕奏,吐蕃維州守將悉怛謀以城降。遂詔西川不內維州降將。僧孺素與德裕仇怨,雖議邊公體,而怙德裕者以僧孺害其功,謗論沸然,帝亦以為不直。]
↓
檢校左/右僕射 大和6.11/6.12~開成2.5
同平章事
揚州大都督府長史
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
金紫光禄大夫
上柱国
奇章郡公
↓
[搢紳道喪,閽寺弄權,僧孺嫌處重籓,求歸散地,累拜章不允,凡在淮甸]
檢校司空 開成2.5~3.9
食邑二千戶
判東都尚書省事
東都留守、東畿汝都防御使
[識量弘遠,心居事外,不以細故介懷。洛都築第于歸仁裡。任淮南時,嘉木怪石,置之階廷,館宇清華,竹木幽邃。常與詩人白居易吟詠其間,無復進取之懷。]
↓
左僕射 開成3.9
↓
[上頻宣召,托以足疾。久之]
[辭日,賜觚、散、樽、杓等金銀古器]
檢校司空 開成4.8~會昌1.閏9
兼平章事
襄州刺史
山南東道節度使
加食邑至三千戶
↓
加檢校司徒
↓
[李德裕用事,罷僧孺兵權]
太子少保/太子大師/太子太保 會昌2/1.閏9
↓
太子太傅分司 會昌2~4
東都留守?
↓
太子少保分司 會昌4.9
↓
貶汀州刺史 會昌4.9
↓
貶循州司馬/員外長史 會昌4.11
↓
衡州長史 會昌6.8
↓
汝州長史
↓
守太子少保分司
金紫光禄大夫
上柱國
奇章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
↓
守太子大師 大中1.8
↓
太子少師
↓
卒 大中初
贈太子太師,謚曰文貞/文簡
69才
子蔚、叢
[少與李宗閔同門生,尤為德裕所惡。會昌中,宗閔棄斥,不為生還。僧孺數為德裕掎摭,欲加之罪,但以僧孺貞方有素,人望式瞻,無以伺其隙。德裕南遷,所著《窮愁志》,引裡俗犢子之讖以斥僧孺。又目為「太牢公」,其相憎恨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