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陷蕃之歲,隨方在孩提;後稍長成,知父在蕃,乃日夜啼號,坐必西向,饌不食肉,母氏言其形貌肖先君,遂終身不照鏡。後以通經調]
■
潤州參軍
[為李錡所困。使知市事,隨翛然坐市中,一不介意。]
↓
東都留守[韋夏卿]
[聞而辟之,由是聲名日振。]
↓
服闋
↓
左補闕
↓
起居郎
↓
司勳員外郎。
↓
補闕
史館修撰
↓
司勳員外
史館修撰
↓
翰林学士 元和15.2
↓
賜緋 元和15.3
↓
司勳郎中 元和15
翰林学士
↓
翰林侍講學士
[采三代皇王興衰,著《六經法言》二十卷奏之。]
↓
守諫議大夫 長慶2.5
侍講學士
朝議郎
上軽車都尉
↓
史館修撰 長慶2.閏10
[將修《憲宗實錄》,覆命兼充史職。]
↓
改翰林学士 長慶4.4
↓
賜紫金魚袋 長慶4.5
↓
守中書舎人 長慶4.5
翰林學士
↓
吏部侍郎 宝暦2.1
知制誥
翰林学士
↓
翰林学士承旨 宝暦2.12
↓
守兵部侍郎 大和1.1
知制誥
翰林学士承旨
中散大夫
上輕車都尉
賜紫金魚袋
↓
[太和二年,韋處厚薨,隨代為相]
守中書侍郎 大和2.12
同平章事
監修國史
正議大夫
↓
門下侍郎 大和4.6
崇文館大學士
↓
[備禮冊拜。表上史官所修憲宗穆宗《實錄》。]
兼太子太師 大和7
↓
[會李德裕連貶至袁州長史,隨不署奏狀,始為鄭注所忌。]
檢校尚書右僕射 大和9.4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兼潤州刺史
鎮海軍節度浙江西道觀察等使。
↓
[遘疾于路,薨于揚子江之中流]
卒于路 大和9.7
贈太保
60才
謚貞
[宗閔、德裕朋黨交興,攘臂于其間;李訓、鄭注始終奸詐,接武于其後。而隨藏器韜光,隆污一致,可謂得君子中庸而常居之也。]
■
潤州參軍
[為李錡所困。使知市事,隨翛然坐市中,一不介意。]
↓
東都留守[韋夏卿]
[聞而辟之,由是聲名日振。]
↓
服闋
↓
左補闕
↓
起居郎
↓
司勳員外郎。
↓
補闕
史館修撰
↓
司勳員外
史館修撰
↓
翰林学士 元和15.2
↓
賜緋 元和15.3
↓
司勳郎中 元和15
翰林学士
↓
翰林侍講學士
[采三代皇王興衰,著《六經法言》二十卷奏之。]
↓
守諫議大夫 長慶2.5
侍講學士
朝議郎
上軽車都尉
↓
史館修撰 長慶2.閏10
[將修《憲宗實錄》,覆命兼充史職。]
↓
改翰林学士 長慶4.4
↓
賜紫金魚袋 長慶4.5
↓
守中書舎人 長慶4.5
翰林學士
↓
吏部侍郎 宝暦2.1
知制誥
翰林学士
↓
翰林学士承旨 宝暦2.12
↓
守兵部侍郎 大和1.1
知制誥
翰林学士承旨
中散大夫
上輕車都尉
賜紫金魚袋
↓
[太和二年,韋處厚薨,隨代為相]
守中書侍郎 大和2.12
同平章事
監修國史
正議大夫
↓
門下侍郎 大和4.6
崇文館大學士
↓
[備禮冊拜。表上史官所修憲宗穆宗《實錄》。]
兼太子太師 大和7
↓
[會李德裕連貶至袁州長史,隨不署奏狀,始為鄭注所忌。]
檢校尚書右僕射 大和9.4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兼潤州刺史
鎮海軍節度浙江西道觀察等使。
↓
[遘疾于路,薨于揚子江之中流]
卒于路 大和9.7
贈太保
60才
謚貞
[宗閔、德裕朋黨交興,攘臂于其間;李訓、鄭注始終奸詐,接武于其後。而隨藏器韜光,隆污一致,可謂得君子中庸而常居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