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歲強學,以外兄元結有重名,往來依焉。每讀書,玄解旨奧,結甚重之。無何,黜陟使趙贊以處士薦,]
處士
↓
試校書郎
[張伯儀]
↓
武昌從事[何士幹]
↓
詹事府司直
↓
[部有邑長,下吏誣以盜金,滋察其冤,竟出之。]
侍御史
↓
工部員外郎
■
[貞元十九年,韋皋始通西南蠻夷,酋長異牟尋貢琛請使,朝廷方命撫諭,選郎吏可行者,皆以西南遐遠憚之。滋獨不辭,德宗甚嘉之]
本官
兼御史中丞
持節充入南詔使
↓
祠部郎中
↓
祠部郎中 貞元10.6
兼御史中丞
持節充入南詔使
↓
賜金紫
↓
諫議大夫
↓
尚書右丞 貞元12/13
知吏部選事
↓
華州刺史 貞元16.3/16.2
兼御史中丞
潼關防御使鎮國軍使
[以寬易清簡為政。百姓有至自他境者,皆給地以居,名其居曰義合裡。專以慈惠為本,人甚愛之。然百姓有過犯者,皆縱而不理。擒盜輒捨,或以物償之。]
↓
朝議郎
檢校左散騎常侍
兼左金吾大將軍
充左街使
雲騎尉
賜紫金魚袋
↓
中書侍郎 永貞1.7
同平章事
↓
劍南東西川山南西道安撫大使 永貞1.8
[會韋皋歿,劉辟擁兵擅命,滋持節安撫。行及中路]
↓
檢校吏部尚書 永貞1.10
同平章事
劍南西川節度使
成都尹
↓
[是時,賊方熾,又滋兄峰在蜀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進,貶]
貶吉州刺史 永貞1.10/1.11
↓
義成軍鄭滑節度使 元和1.9
[滑,用武地,東有淄青,北魏博,滋嚴備而推誠信,務在懷來。李師道、田季安畏服之。
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
↓
戶部尚書 元和7.10
↓
山東節度使 元和8.1
襄州刺史
検校兵部尚書
↓
荊南節度使 元和9.9
検校兵部尚書
江陵尹
[吳元濟之反,滋言蔡兵勁,與下同欲,非朝夕計可下,宜廣方略,離潰其心。及宿兵三年,調發益屈,詔出禁錢繼之。滋揣天子且厭兵,自表入朝,欲議罷淮西事,道聞蕭俯、錢徽坐沮議黜去,滋翻其謀,更言必勝,順可天子意,乃得還。]
↓
唐州刺史 元和11.7
彰義軍節度、隨唐鄧申光蔡等州觀察使
検校兵部尚書
[滋先世墳墓在蔡,吳少陽時為修墓,禁芻牧,諸袁多署右職,稟給之。滋至治,去斥候,與元濟通好。賊圍新興,滋卑辭講解,賊因是易滋,不為備。時帝責戰急,而滋至六月,以無功貶]
↓
貶撫州刺史 元和12.1
↓
湖南觀察使 元和12.9
↓
卒 元和13.6
贈太子少保。
70才
子均,郊
[工篆籀書,雅有古法。因使行,著《雲南記》五卷。嘗讀劉暉《悲甘陵賦》,歎其褒善懲惡雖失《春秋》之旨,然其文不可廢,因著《甘陵賦後序》。]
處士
↓
試校書郎
[張伯儀]
↓
武昌從事[何士幹]
↓
詹事府司直
↓
[部有邑長,下吏誣以盜金,滋察其冤,竟出之。]
侍御史
↓
工部員外郎
■
[貞元十九年,韋皋始通西南蠻夷,酋長異牟尋貢琛請使,朝廷方命撫諭,選郎吏可行者,皆以西南遐遠憚之。滋獨不辭,德宗甚嘉之]
本官
兼御史中丞
持節充入南詔使
↓
祠部郎中
↓
祠部郎中 貞元10.6
兼御史中丞
持節充入南詔使
↓
賜金紫
↓
諫議大夫
↓
尚書右丞 貞元12/13
知吏部選事
↓
華州刺史 貞元16.3/16.2
兼御史中丞
潼關防御使鎮國軍使
[以寬易清簡為政。百姓有至自他境者,皆給地以居,名其居曰義合裡。專以慈惠為本,人甚愛之。然百姓有過犯者,皆縱而不理。擒盜輒捨,或以物償之。]
↓
朝議郎
檢校左散騎常侍
兼左金吾大將軍
充左街使
雲騎尉
賜紫金魚袋
↓
中書侍郎 永貞1.7
同平章事
↓
劍南東西川山南西道安撫大使 永貞1.8
[會韋皋歿,劉辟擁兵擅命,滋持節安撫。行及中路]
↓
檢校吏部尚書 永貞1.10
同平章事
劍南西川節度使
成都尹
↓
[是時,賊方熾,又滋兄峰在蜀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進,貶]
貶吉州刺史 永貞1.10/1.11
↓
義成軍鄭滑節度使 元和1.9
[滑,用武地,東有淄青,北魏博,滋嚴備而推誠信,務在懷來。李師道、田季安畏服之。
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
↓
戶部尚書 元和7.10
↓
山東節度使 元和8.1
襄州刺史
検校兵部尚書
↓
荊南節度使 元和9.9
検校兵部尚書
江陵尹
[吳元濟之反,滋言蔡兵勁,與下同欲,非朝夕計可下,宜廣方略,離潰其心。及宿兵三年,調發益屈,詔出禁錢繼之。滋揣天子且厭兵,自表入朝,欲議罷淮西事,道聞蕭俯、錢徽坐沮議黜去,滋翻其謀,更言必勝,順可天子意,乃得還。]
↓
唐州刺史 元和11.7
彰義軍節度、隨唐鄧申光蔡等州觀察使
検校兵部尚書
[滋先世墳墓在蔡,吳少陽時為修墓,禁芻牧,諸袁多署右職,稟給之。滋至治,去斥候,與元濟通好。賊圍新興,滋卑辭講解,賊因是易滋,不為備。時帝責戰急,而滋至六月,以無功貶]
↓
貶撫州刺史 元和12.1
↓
湖南觀察使 元和12.9
↓
卒 元和13.6
贈太子少保。
70才
子均,郊
[工篆籀書,雅有古法。因使行,著《雲南記》五卷。嘗讀劉暉《悲甘陵賦》,歎其褒善懲惡雖失《春秋》之旨,然其文不可廢,因著《甘陵賦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