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淳,避憲宗諱,改名處厚。幼有至性,事繼母以孝聞。居父母憂,廬于墓次。既免喪,游長安。]
[通《五經》,博覽史籍,而文思贍逸。]
進士 元和初
↓
賢良方正
↓
秘書省校書郎
↓
本官
充直史館
↓
咸陽縣尉
↓
右拾遺 元和5
兼史職
[修《德宗實錄》五十卷上之,時稱信史。]
↓
左補闕
↓
禮部員外郎
↓
考功員外郎
↓
[早為宰相韋貫之所重,時貫之以議兵不合旨出官,處厚坐友善,出為]
貶開州刺史 元和11.9
↓
戶部郎中
↓
本官知制誥
↓
翰林侍講學士 元和15.2
↓
賜緋 元和15.3
↓
[以其學有師法,召入翰林]
中書舎人 長慶2.4
翰林侍講学士
↓
賜紫 長慶2.5
↓
史館修撰 長慶2.閏10
↓
諫議大夫
翰林侍講學士
[以幼主荒怠,不親政務,既居納誨之地,宜有以啓導性靈,乃銓擇經義雅言,以類相從,為二十卷,謂之《六經法言》,獻之。]
↓
權兵部侍郎 長慶3.10
翰林侍講學士
史館修撰
↓
翰林学士承旨 長慶4.2/4.10
↓
[敬宗嗣位,李逢吉用事,素惡李紳,乃構成其罪,禍將不測。處厚與紳皆以孤進,同年進士,心頗傷之,乃上疏]
行兵部侍郎 長慶4.10
翰林学士承旨
正議大夫
知制誥
上柱國
賜紫金魚袋
[每立視草,愜會聖旨。常奉急命于宣州征鷹鷙及楊、益、兩浙索奇文綾錦,皆抗疏不奉命,且引前時赦書為證,帝皆可其奏。]
↓
中書侍郎 宝暦2.12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監修國史
加銀青光祿大夫
靈昌郡公
正議大夫
[以佐命功]
[在相位,務在濟時,不為身計。中外補授,咸得其宜。文宗勤于聽政,然浮于決斷,宰相奏事得請,往往中變。]
↓
卒 大和2.12
[因延英奏對,造膝之際,忽奏「臣病作」,遽退。文宗命中官扶出,歸第一夕而卒]
贈司空。
56才
[通《五經》,博覽史籍,而文思贍逸。]
進士 元和初
↓
賢良方正
↓
秘書省校書郎
↓
本官
充直史館
↓
咸陽縣尉
↓
右拾遺 元和5
兼史職
[修《德宗實錄》五十卷上之,時稱信史。]
↓
左補闕
↓
禮部員外郎
↓
考功員外郎
↓
[早為宰相韋貫之所重,時貫之以議兵不合旨出官,處厚坐友善,出為]
貶開州刺史 元和11.9
↓
戶部郎中
↓
本官知制誥
↓
翰林侍講學士 元和15.2
↓
賜緋 元和15.3
↓
[以其學有師法,召入翰林]
中書舎人 長慶2.4
翰林侍講学士
↓
賜紫 長慶2.5
↓
史館修撰 長慶2.閏10
↓
諫議大夫
翰林侍講學士
[以幼主荒怠,不親政務,既居納誨之地,宜有以啓導性靈,乃銓擇經義雅言,以類相從,為二十卷,謂之《六經法言》,獻之。]
↓
權兵部侍郎 長慶3.10
翰林侍講學士
史館修撰
↓
翰林学士承旨 長慶4.2/4.10
↓
[敬宗嗣位,李逢吉用事,素惡李紳,乃構成其罪,禍將不測。處厚與紳皆以孤進,同年進士,心頗傷之,乃上疏]
行兵部侍郎 長慶4.10
翰林学士承旨
正議大夫
知制誥
上柱國
賜紫金魚袋
[每立視草,愜會聖旨。常奉急命于宣州征鷹鷙及楊、益、兩浙索奇文綾錦,皆抗疏不奉命,且引前時赦書為證,帝皆可其奏。]
↓
中書侍郎 宝暦2.12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監修國史
加銀青光祿大夫
靈昌郡公
正議大夫
[以佐命功]
[在相位,務在濟時,不為身計。中外補授,咸得其宜。文宗勤于聽政,然浮于決斷,宰相奏事得請,往往中變。]
↓
卒 大和2.12
[因延英奏對,造膝之際,忽奏「臣病作」,遽退。文宗命中官扶出,歸第一夕而卒]
贈司空。
56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