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厚信直]
門廕
↓
河南府參軍
↓
藍田尉
↓
東都留守從事[杜亞]
監察御史裡行
殿中侍御史
內供奉
[杜亞仍斥員及弘靖出幕府,有詔令三司使雜治之,後果于河南界得賊。]
↓
[無何,德陽公主下嫁,治第將侵弘靖家廟。弘靖拜表陳情,具述祖考之德,德宗慰撫之,不令毀廟。又獻賦美二京之制,德宗嘉其文,擢授]
監察御史
↓
殿中侍御史
↓
禮部員外郎
↓
兵部郎中
知制誥
↓
中書舎人
知東都選事
↓
工部侍郎 元和4
↓
戶部侍郎 元和4
↓
陝州觀察陸運等使 元和4.12~6
陝州大都督府長史
賜紫金魚袋
↓
河中晉絳慈隰節度営田觀察處置等使使 元和6.2~9.6
検校禮部尚書
正議大夫
兼河中尹
御史大夫
上柱國
高平縣子食邑五百戶
賜紫金魚袋
↓
[吳少陽死,其子元濟擅主留務,憲宗怒,欲下詔誅之。弘靖請先命吊贈使,待其不恭,然後加兵,憲宗從其議。]
守刑部尚書 元和9.6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正議大夫
↓
守中書侍郎 元和9.12
同平章事
↓
[憲宗業已北討,不為之止,然亦重違其言。弘靖知終不聽用,遂自陳乞罷政事。]
檢校吏部尚書 元和11.1~14.5
同平章事
河東節度使
北都留守
太原尹
[行未及鎮,果下詔誅承宗。弘靖以驟諫不行,宜用自效,大閱軍實,請躬討承宗。詔許出軍,不許自往。俄而魏博、澤潞悉為承宗所敗,有詔賞其前言。弘靖即間道發使懇喻承宗,承宗因亦款附]
↓
吏部尚書 元和14.5
↓
檢校右/左僕射 元和14.8~長慶1.3
同平章事
宣武軍節度使
汴州刺史
[時韓弘入覲之後也。弘靖用政寬緩,代弘之理。]
↓
檢校司空 長慶1.3~1.7
平章事
充幽州盧龍等軍節度使
幽州大都督府長史
[俄以劉總累求歸闕,且請弘靖代己]
↓
[弘靖之入幽州也,薊人無老幼男女,皆夾道而觀焉。河朔軍帥冒寒暑,多與士卒同,無張蓋安輿之別。弘靖久富貴,又不知風土,入燕之時,肩輿于三軍之中,薊人頗駭之。弘靖以祿山、思明之亂,始自幽州,欲于事初盡革其俗,乃發祿山墓,毀其棺柩,人尤失望。從事有韋雍、張宗厚數輩,復輕肆嗜酒,常夜飲醉歸,燭火滿街,前後呵叱,薊人所不習之事。
又雍等詬責吏卒,多以反虜名之]
乱執 長慶1.7
↓
吉州刺史[不任] 長慶1.7
↓
貶撫州刺史 長慶2.2
↓
太子賓客
↓
太子少保
↓
太子少師分司 長慶4.3
↓
卒 長慶4.6
贈太子太保
65才
子文規、景初、嗣慶、次宗。
[初,總以平、薊、媯、檀請薛平,于分裂之中尤為上策,而朝廷不能行之,竟致後患,人到于今惜之。]
門廕
↓
河南府參軍
↓
藍田尉
↓
東都留守從事[杜亞]
監察御史裡行
殿中侍御史
內供奉
[杜亞仍斥員及弘靖出幕府,有詔令三司使雜治之,後果于河南界得賊。]
↓
[無何,德陽公主下嫁,治第將侵弘靖家廟。弘靖拜表陳情,具述祖考之德,德宗慰撫之,不令毀廟。又獻賦美二京之制,德宗嘉其文,擢授]
監察御史
↓
殿中侍御史
↓
禮部員外郎
↓
兵部郎中
知制誥
↓
中書舎人
知東都選事
↓
工部侍郎 元和4
↓
戶部侍郎 元和4
↓
陝州觀察陸運等使 元和4.12~6
陝州大都督府長史
賜紫金魚袋
↓
河中晉絳慈隰節度営田觀察處置等使使 元和6.2~9.6
検校禮部尚書
正議大夫
兼河中尹
御史大夫
上柱國
高平縣子食邑五百戶
賜紫金魚袋
↓
[吳少陽死,其子元濟擅主留務,憲宗怒,欲下詔誅之。弘靖請先命吊贈使,待其不恭,然後加兵,憲宗從其議。]
守刑部尚書 元和9.6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正議大夫
↓
守中書侍郎 元和9.12
同平章事
↓
[憲宗業已北討,不為之止,然亦重違其言。弘靖知終不聽用,遂自陳乞罷政事。]
檢校吏部尚書 元和11.1~14.5
同平章事
河東節度使
北都留守
太原尹
[行未及鎮,果下詔誅承宗。弘靖以驟諫不行,宜用自效,大閱軍實,請躬討承宗。詔許出軍,不許自往。俄而魏博、澤潞悉為承宗所敗,有詔賞其前言。弘靖即間道發使懇喻承宗,承宗因亦款附]
↓
吏部尚書 元和14.5
↓
檢校右/左僕射 元和14.8~長慶1.3
同平章事
宣武軍節度使
汴州刺史
[時韓弘入覲之後也。弘靖用政寬緩,代弘之理。]
↓
檢校司空 長慶1.3~1.7
平章事
充幽州盧龍等軍節度使
幽州大都督府長史
[俄以劉總累求歸闕,且請弘靖代己]
↓
[弘靖之入幽州也,薊人無老幼男女,皆夾道而觀焉。河朔軍帥冒寒暑,多與士卒同,無張蓋安輿之別。弘靖久富貴,又不知風土,入燕之時,肩輿于三軍之中,薊人頗駭之。弘靖以祿山、思明之亂,始自幽州,欲于事初盡革其俗,乃發祿山墓,毀其棺柩,人尤失望。從事有韋雍、張宗厚數輩,復輕肆嗜酒,常夜飲醉歸,燭火滿街,前後呵叱,薊人所不習之事。
又雍等詬責吏卒,多以反虜名之]
乱執 長慶1.7
↓
吉州刺史[不任] 長慶1.7
↓
貶撫州刺史 長慶2.2
↓
太子賓客
↓
太子少保
↓
太子少師分司 長慶4.3
↓
卒 長慶4.6
贈太子太保
65才
子文規、景初、嗣慶、次宗。
[初,總以平、薊、媯、檀請薛平,于分裂之中尤為上策,而朝廷不能行之,竟致後患,人到于今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