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
↓
弘文館校書郎
↓
書判入高等
↓
陸渾主簿
↓
右/左拾遺
↓
充翰林學士 建中1
[時父驊秘書少監,與父並命,出于一日,當時榮之。]
↓
屯田員外郎 建中4/2
翰林学士
↓
父憂
↓
司門員外郎
↓
司勳員外郎
↓
領考功事 貞元6
[定百吏考績,黜陟公當,無所畏避。]
↓
[凡考之中上者,不過五十人,余多減入中中。德宗聞而善之]
考功郎中
↓
丁夏憂
↓
吏部郎中
↓
給事中 貞元11
朝議郎
↓
[與諫議大夫崔損同日以]
給事中 貞元12.10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賜紫金魚袋。
↓
罷相 貞元14.7
右庶子
[端居守道,勤奉朝請而已,德宗聞而嘉之。]
↓
吏部侍郎 貞元20
[德宗崩,順宗命為德宗哀冊文,辭頗淒惋。]
↓
檢校禮部尚書 元和1.11
判東都尚書省事
兼御史大夫
充東都留守
畿汝都防御使
↓
禮部尚書 元和3.6
↓
戶部尚書 元和3末/4初
↓
檢校吏部尚書 元和4
守江陵尹
兼御史大夫
荊南節度營田觀察等使
[散冗食之戍二千人。]
↓
刑部尚書 元和6.4
↓
檢校吏部尚書 元和8/7.1
興元尹
兼御史大夫
充山南西道節度觀察等使
↓
御史大夫 元和9
↓
檢校右僕射
河中尹
兼御史大夫
晉絳慈隰節度觀察等使
[赴鎮後,擅用供軍錢八千餘貫,坐罰一月俸。]
↓
兵部尚書 元和11.7/12.7
↓
太子少傅 元和11.9/12.9
權知吏部尚書銓事
↓
守吏部尚書 元和14.9
銀靑光禄大夫
↓
復守太子少傅 元和15
判太常卿事
銀靑光禄大夫
↓
檢校右僕射 長慶1.2
守太常卿
↓
太子少師
銀青光禄大夫
検校右僕射
上柱國
天水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戸
↓
太子太保 宝暦1
↓
大明宮留守
[昭肅晏駕]
↓
檢校司空 大和4
兼太子太傅
↓
司空致仕 大和6
↓
卒 大和6.9
贈司徒
87才
諡昭
[以文學進,前後三鎮方任,八領選部,略于儀矩,切于治生,時論以此少之。]
↓
弘文館校書郎
↓
書判入高等
↓
陸渾主簿
↓
右/左拾遺
↓
充翰林學士 建中1
[時父驊秘書少監,與父並命,出于一日,當時榮之。]
↓
屯田員外郎 建中4/2
翰林学士
↓
父憂
↓
司門員外郎
↓
司勳員外郎
↓
領考功事 貞元6
[定百吏考績,黜陟公當,無所畏避。]
↓
[凡考之中上者,不過五十人,余多減入中中。德宗聞而善之]
考功郎中
↓
丁夏憂
↓
吏部郎中
↓
給事中 貞元11
朝議郎
↓
[與諫議大夫崔損同日以]
給事中 貞元12.10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賜紫金魚袋。
↓
罷相 貞元14.7
右庶子
[端居守道,勤奉朝請而已,德宗聞而嘉之。]
↓
吏部侍郎 貞元20
[德宗崩,順宗命為德宗哀冊文,辭頗淒惋。]
↓
檢校禮部尚書 元和1.11
判東都尚書省事
兼御史大夫
充東都留守
畿汝都防御使
↓
禮部尚書 元和3.6
↓
戶部尚書 元和3末/4初
↓
檢校吏部尚書 元和4
守江陵尹
兼御史大夫
荊南節度營田觀察等使
[散冗食之戍二千人。]
↓
刑部尚書 元和6.4
↓
檢校吏部尚書 元和8/7.1
興元尹
兼御史大夫
充山南西道節度觀察等使
↓
御史大夫 元和9
↓
檢校右僕射
河中尹
兼御史大夫
晉絳慈隰節度觀察等使
[赴鎮後,擅用供軍錢八千餘貫,坐罰一月俸。]
↓
兵部尚書 元和11.7/12.7
↓
太子少傅 元和11.9/12.9
權知吏部尚書銓事
↓
守吏部尚書 元和14.9
銀靑光禄大夫
↓
復守太子少傅 元和15
判太常卿事
銀靑光禄大夫
↓
檢校右僕射 長慶1.2
守太常卿
↓
太子少師
銀青光禄大夫
検校右僕射
上柱國
天水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戸
↓
太子太保 宝暦1
↓
大明宮留守
[昭肅晏駕]
↓
檢校司空 大和4
兼太子太傅
↓
司空致仕 大和6
↓
卒 大和6.9
贈司徒
87才
諡昭
[以文學進,前後三鎮方任,八領選部,略于儀矩,切于治生,時論以此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