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 貞元5
↓
登宏辭科
↓
校書郎
↓
制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
↓
河陰縣尉
↓
監察御史
↓
[密疏論權幸,語切忤旨,出為]
貶河南府功曹
↓
西川[武元衡]節度掌書記
↓
起居舎人
↓
司封員外郎 元和6/5.8
知制誥
司封郎中
知制誥
↓
使魏州宣諭 元和7.11
[魏博節度使田季安卒。其子懷諫幼年不任軍政,牙軍立小將田興為留後。興布心腹于朝廷,請守國法,除吏輸常賦,憲宗遣度使魏州宣諭。興謙降奉法,魏人深德之。興又請度遍至屬郡,宣述詔旨,魏人郊迎感悅。]
↓
中書舎人
↓
御史中丞 元和9.10/9.11
↓
兼刑部侍郎 元和10.5
守御史中丞
奉使蔡州行營宣諭諸軍
朝議郎/飛騎尉
賜紫金魚袋
[既還,帝問諸將之才,度曰:「臣觀李光顏見義能勇,終有所成。」不數日,光顏奏大
破賊軍于時曲,帝尤歎度之知人。]
↓
[王承宗、李師道俱遣刺客刺宰相武元衡,亦令刺度。度已墮溝中,賊謂度已死,乃捨去。]
守中書侍郎 元和10.6
同平章事
朝議大夫
[勁正而言辯,尤長于政體,凡所陳諭,感動物情。]
↓
禮儀使 元和11.3
[莊憲皇后崩]
↓
[「臣昨見吳元濟乞降表,料此逆賊勢實窘蹙。但諸將不一,未能迫之,故未降耳。若臣自赴行營,則諸將各欲立功以固恩寵,破賊必矣!」.以韓弘為淮西行營都統,不欲更為招討,請只稱宣慰處置使。]
門下侍郎 元和12.7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淮西宣慰處置使兼招撫
彰義軍節度使
↓
[自蔡州入朝,留副使馬總為彰義軍留後。]
金紫光祿大夫 元和12.11/12.12
守門下侍郎
同平章事
弘文館大學士
上柱國
晉國公,食邑三千戶
復知政事。
[遣辯士游說,客于趙、魏間。使說承宗,令割地入質以效順。故承宗求援于田弘正,由度使客諷動之,故兵不血刃,而承宗鼠伏。]
↓
[度執性不回,忠于事上,時政或有所闕,靡不極言之,故為奸臣皇甫鎛所構,憲宗不悅。]
檢校左僕射 元和14.7/14.4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門下侍郎
太原尹
北都留守
河東節度觀察處置等使
金紫光祿大夫
上柱國
晉國公食邑三千戶
↓
守司空 元和15.9
門下侍郎
同平章事
河東節度使
金紫光禄大夫
上柱國
晉國公食邑三千戶
↓
充幽鎮兩道招撫使 長慶1.8
↓
[穆宗即位,長慶元年秋,張弘靖為幽州軍所囚,田弘正于鎮州遇害,朱克融、王廷湊復亂河朔]
充鎮州四面行營招討使 長慶1.10
↓
[然度受命之日,搜兵補卒,不遑寢息。自董西師,臨于賊境,屠城斬將,屢以捷聞。穆宗深嘉其忠款,中使撫諭無虛月,進位]
檢校司空?
兼充押北山諸蕃使。
↓
[俄拜稹平章事,尋罷度兵權]
守司徒 長慶2.2
同平章事
充東都留守
判東都尚書省事
都畿汝防御使
太微宮等使
↓
[及度至京師,進退明辯,帝方憂深州之圍,遂授]
守司徒 長慶2.3
同平章事
揚州大都督府長史
光祿大夫
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管內營田觀察等使
上柱國
晉國公食邑三千戶
↓
[度方受冊司徒,徐州奏節度副使王智興自河北行營率師還,逐節度使崔群,自稱留後。朝廷駭懼,即日宣制]
守司空 長慶2.3 守司徒説
兼門下侍郎
同平章事
[度與李逢吉素不協。度自太原入朝,而惡度者以逢吉善于陰計,足能構度.左神策軍奏告事人李賞稱和王府司馬于方受元稹所使,結客欲刺裴度。未竟,罷元稹為同州刺史,罷度為左僕射]
↓
左/右僕射 長慶2.6
光禄大夫
↓
[度之丑譽日聞,俄出度為山南西道節度使,不帶平章事。]
守司空 長慶3.8
山南西道節度使
光祿大夫
興元尹
上柱國
晉國公
↓
[昭愍愕然省悟,見度奏狀不帶平章事,謂處厚曰:「度曾為宰相,何無平章事?」處厚因奏:「為逢吉所擠,度自僕射出鎮興元,遂于舊使銜中減落。」]
加平章事 長慶4.6
↓
[度疏請入覲京師。明年正月,度至,帝禮遇隆厚,數日,宣制復知政事。]
守司空 宝暦2.2
同平章事
↓
兼領度支 宝暦2.8
[屬盜起禁闈,宮車晏駕,度與中貴人密謀,誅劉克明等,迎江王立為天子。以功加門下侍郎、集賢殿大學士、太清宮使,余如故。
]
↓
門下侍郎 宝暦2.12
同平章事
守司空
集賢殿大學士
太清宮使
摂塚宰
↓
罷判度支 大和1.10/3.10
↓
[以贊導之勳]
特進
賜實封三百戶。
↓
特進
守司徒
兼門下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充集賢殿大學士
上柱國
晉國公、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三百戶
↓
[度年高多病,上疏懇辭機務,恩禮彌厚。文宗遣御醫診視,日令中使撫問。]
守司徒 大和4.6
平章軍國重事
待疾損日每三日五日一度入中書
↓
[而後進宰相李宗閔、牛僧孺等不悅其所為,故因度謝病罷相位,復出為襄陽節度。]
守司徒 大和4.9
兼侍中
襄州刺史
充山南東道節度觀察臨漢監牧等使
[初,元和十四年,于襄陽置臨漢監牧。廢百姓田四百頃,其牧馬三千二百余匹。度
以牧馬數少,虛廢民田,奏罷之,除其使名。]
↓
守司徒 大和8.3
兼侍中
判東都尚書省事
充東都留守
特進
[度以年及懸輿,王綱版蕩,不復以出處為意。東都立第于集賢裡,築山穿池,竹木叢萃,有風亭水榭,梯橋架閣,島嶼迴環,極都城之勝概。]
↓
兼中書令 大和9.10
↓
[累表固辭老疾,不願更典兵權。優詔不允。]
守司徒 開成2.5
兼太原尹
北都留守
河東節度觀察處置等使
開府儀同三司
兼中書令
上柱國
晉國公食邑三千戶實封三百戶
↓
[病甚,乞還東都養病。四年正月,詔許還京]
兼中書令 開成3.12
守司徒
↓
薨 開成4.3
贈太傅
75才
諡文忠
[度始自書生以辭策中科選,數年之間,翔泳清切。逢時艱否,而能奮命決策,橫身討賊,為中興宗臣。當元和、長慶間,亂臣賊子,蓄銳喪氣,憚度之威稜。度狀貌不逾中人,而風彩俊爽,占對雄辯,觀聽者為之聳然。時有奉使絕域者,四夷君長必問度之年齡幾何,狀貌孰似,天子用否?其威名播于憬俗,為華夷畏服也如此。時威望德業,侔于郭子儀,出入中外,以身系國之安危、時之輕重者二十年。凡命將相,無賢不肖,皆推度為首,其為士君子愛重也如此。雖江左王導、謝安坐鎮雅俗,而訏謨方略,度又過之。]
↓
登宏辭科
↓
校書郎
↓
制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
↓
河陰縣尉
↓
監察御史
↓
[密疏論權幸,語切忤旨,出為]
貶河南府功曹
↓
西川[武元衡]節度掌書記
↓
起居舎人
↓
司封員外郎 元和6/5.8
知制誥
司封郎中
知制誥
↓
使魏州宣諭 元和7.11
[魏博節度使田季安卒。其子懷諫幼年不任軍政,牙軍立小將田興為留後。興布心腹于朝廷,請守國法,除吏輸常賦,憲宗遣度使魏州宣諭。興謙降奉法,魏人深德之。興又請度遍至屬郡,宣述詔旨,魏人郊迎感悅。]
↓
中書舎人
↓
御史中丞 元和9.10/9.11
↓
兼刑部侍郎 元和10.5
守御史中丞
奉使蔡州行營宣諭諸軍
朝議郎/飛騎尉
賜紫金魚袋
[既還,帝問諸將之才,度曰:「臣觀李光顏見義能勇,終有所成。」不數日,光顏奏大
破賊軍于時曲,帝尤歎度之知人。]
↓
[王承宗、李師道俱遣刺客刺宰相武元衡,亦令刺度。度已墮溝中,賊謂度已死,乃捨去。]
守中書侍郎 元和10.6
同平章事
朝議大夫
[勁正而言辯,尤長于政體,凡所陳諭,感動物情。]
↓
禮儀使 元和11.3
[莊憲皇后崩]
↓
[「臣昨見吳元濟乞降表,料此逆賊勢實窘蹙。但諸將不一,未能迫之,故未降耳。若臣自赴行營,則諸將各欲立功以固恩寵,破賊必矣!」.以韓弘為淮西行營都統,不欲更為招討,請只稱宣慰處置使。]
門下侍郎 元和12.7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淮西宣慰處置使兼招撫
彰義軍節度使
↓
[自蔡州入朝,留副使馬總為彰義軍留後。]
金紫光祿大夫 元和12.11/12.12
守門下侍郎
同平章事
弘文館大學士
上柱國
晉國公,食邑三千戶
復知政事。
[遣辯士游說,客于趙、魏間。使說承宗,令割地入質以效順。故承宗求援于田弘正,由度使客諷動之,故兵不血刃,而承宗鼠伏。]
↓
[度執性不回,忠于事上,時政或有所闕,靡不極言之,故為奸臣皇甫鎛所構,憲宗不悅。]
檢校左僕射 元和14.7/14.4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門下侍郎
太原尹
北都留守
河東節度觀察處置等使
金紫光祿大夫
上柱國
晉國公食邑三千戶
↓
守司空 元和15.9
門下侍郎
同平章事
河東節度使
金紫光禄大夫
上柱國
晉國公食邑三千戶
↓
充幽鎮兩道招撫使 長慶1.8
↓
[穆宗即位,長慶元年秋,張弘靖為幽州軍所囚,田弘正于鎮州遇害,朱克融、王廷湊復亂河朔]
充鎮州四面行營招討使 長慶1.10
↓
[然度受命之日,搜兵補卒,不遑寢息。自董西師,臨于賊境,屠城斬將,屢以捷聞。穆宗深嘉其忠款,中使撫諭無虛月,進位]
檢校司空?
兼充押北山諸蕃使。
↓
[俄拜稹平章事,尋罷度兵權]
守司徒 長慶2.2
同平章事
充東都留守
判東都尚書省事
都畿汝防御使
太微宮等使
↓
[及度至京師,進退明辯,帝方憂深州之圍,遂授]
守司徒 長慶2.3
同平章事
揚州大都督府長史
光祿大夫
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管內營田觀察等使
上柱國
晉國公食邑三千戶
↓
[度方受冊司徒,徐州奏節度副使王智興自河北行營率師還,逐節度使崔群,自稱留後。朝廷駭懼,即日宣制]
守司空 長慶2.3 守司徒説
兼門下侍郎
同平章事
[度與李逢吉素不協。度自太原入朝,而惡度者以逢吉善于陰計,足能構度.左神策軍奏告事人李賞稱和王府司馬于方受元稹所使,結客欲刺裴度。未竟,罷元稹為同州刺史,罷度為左僕射]
↓
左/右僕射 長慶2.6
光禄大夫
↓
[度之丑譽日聞,俄出度為山南西道節度使,不帶平章事。]
守司空 長慶3.8
山南西道節度使
光祿大夫
興元尹
上柱國
晉國公
↓
[昭愍愕然省悟,見度奏狀不帶平章事,謂處厚曰:「度曾為宰相,何無平章事?」處厚因奏:「為逢吉所擠,度自僕射出鎮興元,遂于舊使銜中減落。」]
加平章事 長慶4.6
↓
[度疏請入覲京師。明年正月,度至,帝禮遇隆厚,數日,宣制復知政事。]
守司空 宝暦2.2
同平章事
↓
兼領度支 宝暦2.8
[屬盜起禁闈,宮車晏駕,度與中貴人密謀,誅劉克明等,迎江王立為天子。以功加門下侍郎、集賢殿大學士、太清宮使,余如故。
]
↓
門下侍郎 宝暦2.12
同平章事
守司空
集賢殿大學士
太清宮使
摂塚宰
↓
罷判度支 大和1.10/3.10
↓
[以贊導之勳]
特進
賜實封三百戶。
↓
特進
守司徒
兼門下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充集賢殿大學士
上柱國
晉國公、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三百戶
↓
[度年高多病,上疏懇辭機務,恩禮彌厚。文宗遣御醫診視,日令中使撫問。]
守司徒 大和4.6
平章軍國重事
待疾損日每三日五日一度入中書
↓
[而後進宰相李宗閔、牛僧孺等不悅其所為,故因度謝病罷相位,復出為襄陽節度。]
守司徒 大和4.9
兼侍中
襄州刺史
充山南東道節度觀察臨漢監牧等使
[初,元和十四年,于襄陽置臨漢監牧。廢百姓田四百頃,其牧馬三千二百余匹。度
以牧馬數少,虛廢民田,奏罷之,除其使名。]
↓
守司徒 大和8.3
兼侍中
判東都尚書省事
充東都留守
特進
[度以年及懸輿,王綱版蕩,不復以出處為意。東都立第于集賢裡,築山穿池,竹木叢萃,有風亭水榭,梯橋架閣,島嶼迴環,極都城之勝概。]
↓
兼中書令 大和9.10
↓
[累表固辭老疾,不願更典兵權。優詔不允。]
守司徒 開成2.5
兼太原尹
北都留守
河東節度觀察處置等使
開府儀同三司
兼中書令
上柱國
晉國公食邑三千戶實封三百戶
↓
[病甚,乞還東都養病。四年正月,詔許還京]
兼中書令 開成3.12
守司徒
↓
薨 開成4.3
贈太傅
75才
諡文忠
[度始自書生以辭策中科選,數年之間,翔泳清切。逢時艱否,而能奮命決策,橫身討賊,為中興宗臣。當元和、長慶間,亂臣賊子,蓄銳喪氣,憚度之威稜。度狀貌不逾中人,而風彩俊爽,占對雄辯,觀聽者為之聳然。時有奉使絕域者,四夷君長必問度之年齡幾何,狀貌孰似,天子用否?其威名播于憬俗,為華夷畏服也如此。時威望德業,侔于郭子儀,出入中外,以身系國之安危、時之輕重者二十年。凡命將相,無賢不肖,皆推度為首,其為士君子愛重也如此。雖江左王導、謝安坐鎮雅俗,而訏謨方略,度又過之。]
※コメント投稿者のブログIDはブログ作成者のみに通知され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