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好學,與兄維早以文翰著名。]
應草澤及文辭清麗舉
↓
侍御史
↓
大理丞
↓
武部員外郎
↓
太原少尹
[祿山之亂,選為太原少尹,與李光弼同守太原,功效謀略,衆所推先]
↓
加憲部侍郎 至徳2
↓
[時兄維陷賊,受偽署,賊平,維付吏議,縉請以己官贖維之罪,特為減等。]
蜀州刺史
↓
國子祭酒
↓
鳳翔尹 乾元2~3
秦隴州防御使
↓
工部侍郎 上元2/寶應1
↓
左散騎常侍
[撰《玄宗哀冊文》,時稱為工。]
↓
兵部侍郎 上元2/寶應1
銀靑光禄大夫
↓
兼御史大夫 廣徳1.1
↓
[屬平殄史朝義,河朔未安,詔縉以本官河北宣慰,奉使稱旨。]
本官河北宣慰
↓
右/左散騎常侍 廣徳1.3
↓
行黃門侍郎 廣徳2.1
同平章事
太淸太微宮使
弘文崇玄館大學士
金紫光禄大夫
太原縣開國伯
↓
[河南副元帥李光弼薨于徐州]
侍中 廣徳2.8
進太原郡公食邑二千戸
持節都統河南淮西山南東道諸節度行營事
↓
讓侍中 廣徳2.8~大暦3.8
上柱國
兼東都留守
齊国公
[請減軍資錢四十萬貫修東都殿宇。]
↓
兼河南副元帥 永泰1.8
↓
[幽州節度使李懷仙死,以縉領幽州、盧龍節度。縉赴鎮而還,委政于燕將朱希彩。]
幽州盧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 大暦3.閏6~3.8
幽州長史
門下侍郎
同平章事
兼東都留守
齊国公
↓
[河東節度辛雲京卒,太原舊將王無縱、張奉璋等恃功,且以縉儒者易之,每事多違約束。
縉一朝悉召斬之,將校股栗。]
太原尹 大暦3.8~5.4
北都留守
河東節度營田觀察等使
門下侍郎
同平章事
↓
讓河南副元帥 大暦4.6
東都留守
↓
[時元載用事,縉卑附之,不敢與忤,然恃才與老,多所傲忽。載所不悅,心雖希載旨,然以言辭凌詬,無所忌憚。]
門下侍郎 大暦5.4
中書門下平章事
金紫光禄大夫
兼宏文館大学士知館事
充太清宮使
上柱國
齊國公
[縉弟兄奉佛,不茹葷血,縉晚年尤甚。與杜鴻漸捨財造寺無限極。縉為宰相,給中書符牒,令台山僧數十人分行郡縣,聚徒講說,以求貨利。]
↓
[元載得罪,縉連坐貶]
貶括/處州刺史 大暦12.3~14.6
↓
太子賓客留司東都 大暦14.6
↓
卒 建中2.12
82才
[性貪冒,縱親戚尼姏招納財賄,猥屑相稽,若市賈然。]
應草澤及文辭清麗舉
↓
侍御史
↓
大理丞
↓
武部員外郎
↓
太原少尹
[祿山之亂,選為太原少尹,與李光弼同守太原,功效謀略,衆所推先]
↓
加憲部侍郎 至徳2
↓
[時兄維陷賊,受偽署,賊平,維付吏議,縉請以己官贖維之罪,特為減等。]
蜀州刺史
↓
國子祭酒
↓
鳳翔尹 乾元2~3
秦隴州防御使
↓
工部侍郎 上元2/寶應1
↓
左散騎常侍
[撰《玄宗哀冊文》,時稱為工。]
↓
兵部侍郎 上元2/寶應1
銀靑光禄大夫
↓
兼御史大夫 廣徳1.1
↓
[屬平殄史朝義,河朔未安,詔縉以本官河北宣慰,奉使稱旨。]
本官河北宣慰
↓
右/左散騎常侍 廣徳1.3
↓
行黃門侍郎 廣徳2.1
同平章事
太淸太微宮使
弘文崇玄館大學士
金紫光禄大夫
太原縣開國伯
↓
[河南副元帥李光弼薨于徐州]
侍中 廣徳2.8
進太原郡公食邑二千戸
持節都統河南淮西山南東道諸節度行營事
↓
讓侍中 廣徳2.8~大暦3.8
上柱國
兼東都留守
齊国公
[請減軍資錢四十萬貫修東都殿宇。]
↓
兼河南副元帥 永泰1.8
↓
[幽州節度使李懷仙死,以縉領幽州、盧龍節度。縉赴鎮而還,委政于燕將朱希彩。]
幽州盧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 大暦3.閏6~3.8
幽州長史
門下侍郎
同平章事
兼東都留守
齊国公
↓
[河東節度辛雲京卒,太原舊將王無縱、張奉璋等恃功,且以縉儒者易之,每事多違約束。
縉一朝悉召斬之,將校股栗。]
太原尹 大暦3.8~5.4
北都留守
河東節度營田觀察等使
門下侍郎
同平章事
↓
讓河南副元帥 大暦4.6
東都留守
↓
[時元載用事,縉卑附之,不敢與忤,然恃才與老,多所傲忽。載所不悅,心雖希載旨,然以言辭凌詬,無所忌憚。]
門下侍郎 大暦5.4
中書門下平章事
金紫光禄大夫
兼宏文館大学士知館事
充太清宮使
上柱國
齊國公
[縉弟兄奉佛,不茹葷血,縉晚年尤甚。與杜鴻漸捨財造寺無限極。縉為宰相,給中書符牒,令台山僧數十人分行郡縣,聚徒講說,以求貨利。]
↓
[元載得罪,縉連坐貶]
貶括/處州刺史 大暦12.3~14.6
↓
太子賓客留司東都 大暦14.6
↓
卒 建中2.12
82才
[性貪冒,縱親戚尼姏招納財賄,猥屑相稽,若市賈然。]
※コメント投稿者のブログIDはブログ作成者のみに通知され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