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と身体がよろこぶ“気功養生”

「養生気功塾」のお知らせ、気功の魅力、気功養生法、気功の生活術をメインに、日々のあれこれも書いています。

禅医メモ(三療七修)

2021-05-26 22:47:24 | 中医学・漢方・他の伝統医学

禅医の三療

「禅療」「功療」「食療」

 

これにとても惹かれたのでメモ。

 

 

 

相変わらず中国語のままですが

 

いろいろなところからのメモです。

 
 
ーー

 

禅疗

 "相由心生"出自佛教经典《无常经》,佛曰: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物事皆空,实为心瘴,俗人之心,处处皆狱,惟有化世,堪为无我。我即为世,世即为我。 所谓"相",即是我们平日生活中所见到的诸事物之表象。梵语攞乞尖拏Laks!an!a。指事物之相状,表于外而想像于心者。大乘义章三本曰:"诸法体状,谓之为相"。 心念即生, 必然影响身体,比如愉快,心里舒畅, 神清气爽,遇事便达观宽厚,便有助气血调和,气血调和, 五脏得安,功能正常,身体康健,而此又反之影响心态。良性循环,自然满面光华,一团和气, 双目炯炯, 神采飞扬,让人看了眼前一亮。反之,若总是工于心计,或郁郁不舒,自然凡事另眼而观, 无法如常人言笑,遇到点事就往不好的地方想, 长久如此, 气不舒,血不畅,营无养, 卫无充,五脏不调,六神无主,如此身体状况,脸上青黄腊瘦,暗淡无光,表情也常是蹩做一团,双目无神,半死不活。所以,身体发肤, 既然授之父母,但这张脸让人看后是何感觉, 还要发于己心。日久则生是相, 并非相家妄论。    

人体由骨骼、皮肤、毛发、血液等组成,骨骼是支撑,而心则维系着生命,如自然的动植物一样,人的心情、心念主导着人的身心,它是生命支配者、是中枢的中心,身体的其他器官受他支配并相互影响着,内在的心理状态会通过外在的器官表现出来,并通过时间的累计影响、改变着外在形态。

禅疗是以少林寺达摩禅师所传经法而著名,达摩主张以"寂修"为本,万念皆空,明心见性。通过锻炼呼吸入门,对于气脉中和、坚实其内脏、顺通经络以充养先天,具有重要作用。与传统中医理论一样,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湿则气泄,惊则气乱,忧则气滞,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气随百病,百病发于气也.气是构成万物的物质,一切事物都是气变化的结果.故讲禅机即气机,悟禅机即悟气理.气通则血脉通,气不通则血脉不通,病生矣。同时通过忘我休心让身体及各组织系统得到最大的自我修复。

用禪修般若禅治療人們的身心疾病;繼承發揚中華傳統醫學,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乘佛法濟世精神,通过佛之"法药"以"因果"、"禪定"為基礎法門,以默照冥想、呼吸、導引、氣血、經絡、藏象等學說為基本理論,運用"觀想"、"氣化"、"導引"等基本手段進行診斷、治療、調養,還結合食療及諸物百草療法,通過法藥、物藥二圓融法,調攝人性心靈及身體臟腑的四大不適。

 

功疗

少林寺传统功夫包含大量养生功法;龙拳练神,虎拳练骨,豹拳练力,蛇拳练气,鹤拳练精。来提升修练者的精气神。另通过少林72绝技的修练来恢复提升人身的卓越功能。同时通过练习《八段錦》、《禪拳》、《錦掌》等少林導引功夫療病,通过学习《易筋經》、《洗髓經》来令生命返樸歸真,正本清源,深谙契合人體的構造本質,啟動生命本生生机之源。

现代功疗分类为运动疗法,是指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通过某些运动方式(主动或被动运动等),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运动疗法主要采用"运动"这一机械性的物理因子对患者进行治疗,着重进行躯干、四肢的运动、感觉、平衡等功能的训练,包括:关节功能训练、肌力训练、有氧训练、平衡训练、易化训练、移乘训练、步行训练. 体操是运动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能按所需运动方式、速度、动作的幅度、协调性与肌肉的力量进行训练,做到循序渐进。医疗体操可用于预防疾病,以促进身体健康,可用于损伤与疾病的治疗,根据疾病与伤残的特点、功能状况和要达到的治疗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医疗体操进行训练。可选用不同的方式,例如肌肉力量的训练、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耐力训练、放松训练、呼吸训练、平衡运动等。关于运动量、运动强度、活动范围,应根据患者对运动的耐受情况,及时予以调节。也可根据病情及情况分阶段进行训练。

另有氧训练是以增加人体吸入、输送和使用氧气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训练。也是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健身方法。此种训练方法简便、易行,运动方式对技巧的要求不高,易于推行,其运动方式有步行、健身操、游泳、自行车、原地跑、登楼梯、跳绳等。人体生理负荷量是由锻炼的强度、训练的次数、每次训练持续时间等决定的,而人体可以自监自控训练,因而安全有效。一般采用中等强度的耐力性训练,对心肺功能有良好作用,可提高负荷量,增加携氧能力,并且对改善机体有氧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进程有促进作用,还可以增加肌肉的收缩力。有氧训练方法较多,但以库柏(Cooper)训练法具有代表性,各种训练水平的人都可采用。

 

食疗

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药食同源"是中华原创医学之中对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五谷杂粮,有益于人类而无害于身体,因而性"中"。这是中华原创医学选择食品最主要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以实验动物"检验"的客观基础上。在这个标准里,食品和药品并没有截然分开的界线。食品中略略离开"中"时就会偏凉(例如绿豆)或偏温(例如豆豉)。如果偏离"中"较远时,就是"寒"与"热"。如果更远离"中"的就是"药"了,这就是凉药或者热药的 药食同源: 定性与定量来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中医的治疗原则,得了热病应该用凉药,如果热得不那么厉害,就不一定要药了,用性偏凉食品(例如前述的绿豆)调节就可以了;反之亦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疗"了。 食疗和药膳并非同一概念。前者使用食品进行调理,而后者则是将通常归入"药"范围的变成可口的食品。西方医药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也说过:药物治疗,不如食物治疗,食物是人类治病的最好药品。他相信人体天赋的自然免疫力是疾病真正的终结者。

中医历来强调"药疗不如食疗",以食物为药物具有以下几大突出的优点:

一、长期使用药物治病往往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而且还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而食疗相对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

二、食疗使用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价格低廉,让我们在日常用餐中便可达到调理的目的,这是昂贵的医药费所无法比拟的;

三、食物为药还具有无痛苦的优点,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有此几大药物无法可比的优点,我们又怎能不以食物为药、以食疗治病呢?

藥食同源,辯五穀蔬果,五味歸經,五氣養神,通五臟六腑,杜絕病從口入,平衡食療飲法。食療還包括閉關節食,整體排毒,調節方便的整體格式化等療法。

 

 

ーー

 

禅医,又称禅武医,少林禅医,中华禅医。
1500年前,西来的高僧达摩,在嵩山面壁九年、结庐修真,创立了中土佛教禅宗的祖庭——少林寺,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也是少林禅医的发源地

禅医,也叫禅武医,少林禅医,中华禅医,是中医医学的体现,与印度文化相互融合的。

文化的基础上经两千年实践融合后形成的医学流派。它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以“禅定”为基本法门,以呼吸、观想、气血、经络、脏象、五行、阴阳等学说为基本理论,运用“气化”、“导引”、“点摩”等基本手段进行诊断、治疗、调养。少林“医禅”的养生方式表现为:以功法为导,以医药为用,以禅修为髓,以提升生命力为归,其作用正在于激活潜能,锻炼脏腑,改造体质。多彩多姿的气功健身疗疾诸般功法,历代高僧珍藏秘传之丰富验方,结合超绝凡俗的武技功夫,或养生延寿,或济苦活人,成就无量功德。


少林传统功夫有五大要义:
1. 六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
2. 三节:人身可分为三节,手肘、腰腹及腿足为稍、中、根三节,而每节又可分为三节。
3. 四梢:发、指、牙和舌为四梢。
4. 五行:金、木、水、火、土。身体的五行分为内五行及外五行。
 
不通则病。小病始于表窍不通,若不保养,使机能失常,便会酿成大病。
窍不通主要原因是:
1.饮食不当
2.治疗不当
3.情绪不正常
4.梳妆脱穿不慎
5.受到风寒。
以上原因,致使入口不顺,出口不利,中道出障,由表及里,内脏组织坏死,大气元不纳。所以,禅医主要使表窍畅通,人身体的七窍包括鼻、口、耳、眼、皮肤汗毛孔及下体两个浊窍。禅医以导引方法,如中药通窍,沐鼻法及虚桩使鼻窍和皮肤的汗毛孔畅通。练习自然及自为丹田呼吸法也可助畅通鼻窍、口窍及下体的浊窍。


禅医主张“命由己造”,自己改善健康,要求病人改善饮食、心境、生活习惯,它有三不治:
1.不忌口不治:不可戒食葱、韭、芥、辣、姜、肉、鱼等起火发炎生痰的食物不治,因为如病者继续进食这些食物,即使吃药也没有用。
2.常生气不治:因生气发怒使血液大量上头,也会加重鼻炎。
3.常“漏气”不治:即纵欲过多。好色贪欲使人精气神很快亏损,免疫力减弱,肝脏枯竭,各种疾病乘虚而入。
 
 
ーー
 
 
行医方法

一曰气化疗法
禅医与传统中医理论一样,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湿则气泄,惊则气乱,忧则气滞,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气随百病,百病发于气也。气是构成万物的物质,一切事物都是气变化的结果。故讲禅机即气机,悟禅机即悟气理。气通则血脉通,气不通则血脉不通,病生矣。所以,知禅机即可释病理,以通气化滞开结为主,主要以点化人体经络和气穴为主,以少林一指禅,二指禅之功点摩人体之经络气穴,化人体之滞气和气结,滞化结开气通则病释。
 
二曰药物疗法
“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丰饶的土地蕴天地之精华,为少林历代名医采摘百味之药提供了便利条件。中药百味,大抵可归为辛、酸、甘、苦、咸五大味。长期以来,少林医学中治疗跌打损伤、骨科、内科之多种良药,或煎服,或膏膜,或点滴人体窍门等,俱皆有效。
 
 
三曰食疗法
禅医一道,不但有其独特的学术理论及行之有效的临床医术,而且特别注 重食品养生。禅医理论认为:用药不如进食,药疗不如食疗。佛禅一道,于饮食中讲究较多,斋饭素食,乃是总括。观之牛羊一类,虽饮水食草,然膘肥体壮,或奔跑或负重,皆有坚忍耐力。所以,禅医医理在于引导患者医病之时,不食荤腥,而是食之以特定之谷物、蔬菜。腥是所有动物肉类,荤是葱、韭、蒜、芥等,且苦辣酸甜咸五味皆不可过食。民间亦常有“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一说。通过特殊之饮食调理,由内而外来调理人体脏腑、气脉,从而驱病强身。
 
 
ーー
 

少林禅医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医学理论基础上,突出以“因果”、“禅定”为基础法门,而“三疗”、“七修”则成为其独特疗法。

所谓“三疗”,即禅疗、功疗、食疗。所谓“七修”,即德修、功修、食修、书修、花修、乐修、香修。

 
 
少林寺“禅、医、武”三位一体文化的提升,禅疗摄心、功疗健体、食疗调身。通过亲证妙法创设禅医三疗七修体系。
 

食疗法
 
类型
此三种疗法,在具体运用中又可归结为吐纳、导引、针灸、膏膜之“八字疗法”和“窍疗法”确实是依据人体之经络、气血原理,以化气通窍为目的。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筋肉、皮肤,沟通人体上下、内外的通道和联络网。人体不同的组织器官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然在经络的沟通、联络作用下,他们相互协调、共同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表里、上下彼此紧密联系、和衷共济的统一整体。“八字疗法”的主要方法即是引导患病者行吐纳、导引之法,再辅以针灸、膏膜之术使周身经络通达、气血顺畅从而祛病强身。
 
依据
“窍疗法”:主要是依据人体五脏六腑,百脉七窍周身相通之理来医病治病。
五脏的生理功能虽各不相同,但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如心气旺盛,则血液能在全身经脉中正常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如心气不足,则血不充盈,经脉不利,势必造成血流不畅或血脉空虚,出现心悸、脉象细弱乏力的症状。而心气不足,则又是人体自身气滞郁结所致。而化滞开结,即可充盈心气,通畅血脉。
 
整体联系
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有机整体,而这种整体联系是以心、肺、肝、脾、肾五脏为中心,以七窍相连而通达全身。人体之七大窍,眼鼻口舌耳上五清窍和体下两大浊窍通达全身,掌管人体一切之进出。运用“窍疗法”治疗时,主要以我们自己配制的中草药水点滴人体之清窍,或将我们研磨的中草药由鼻腔每日定量吸入少许,再辅之以清窍处的点摩和适量的中药汤剂,从而化滞、清道、通窍。大窍通则大病无,百窍通则百病无,通窍为治一切病症之法门,窍通则病除。
同时,重视养生之道加之有选择的合理的饮食搭配,即养生食疗是预防疾病和一切治疗疾病方法的基础。
 
 

 


この記事についてブログを書く
  • X
  • Facebookでシェアする
  • はてなブックマークに追加する
  • LINEでシェアする
« 白樺樹液・バーチウォーター | トップ | ヤングコーン・ベビーコーン... »

中医学・漢方・他の伝統医学」カテゴリの最新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