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と身体がよろこぶ“気功養生”

「養生気功塾」のお知らせ、気功の魅力、気功養生法、気功の生活術をメインに、日々のあれこれも書いています。

少林薬局・禅定と養生

2024-12-12 01:27:27 | 中医学・漢方・他の伝統医学
自分用のメモも兼ねて

少林薬局様より

「禅定と養生」

禅定是佛家心性修持最重要的法门之一。佛教认为人生充满病痛、烦恼、悲苦,是非颠倒皆由自身的无名贪嗔痴所造,要想脱离苦海,必须从内修心,行禅定之法门。因为通过修习禅定,一是可以祛病强身、怡情养性、延年却老,防范和治疗人的许多“身病”;二是可以克服外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诱惑和内心七情五欲的困扰,精神得以专注、安详,并因禅定能产生智慧,解除人们内心存在的种种烦恼与颠倒妄想,彻底根除人的“心病”。


坐禅看起来简单,两腿一盘,什么都不想就行了。其实这看似最简单的事恰恰最复杂,不仅修法多,目的不同,结果也大异,弄不好还可能得“禅病”。因此修禅定须满足以下七个条件:


一是遵守必要的行为规范。

二是饮食洁净。

三是环境安静。

四是有好的指导老师。

五是节制乃至杜绝五官受色、声、香、味、触五种欲境的勾引。

六是克服贪欲、嗔恨、嗜睡、躁动、多疑等负面心理。

七是合理调节饮食、睡眠、身体坐姿、呼吸以及心理状态。


千百年来,佛教的高僧大德在用禅定进行养生和治疗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以隋代智者大师的论述最为系统、精辟。他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卷下说:“夫坐禅之法,若能善用心者,则四百四病自然除瘥。”他总结有九种方法:


(1 )系心脐中像豆子那么大,能治诸病,也能发生诸禅,因为息从脐出,还入至脐。又入托胎之时,带系在脐,是肠胃的根源。


(2)诸如上气胸满、两胁痛、背臂急、肩井痛、心热懊痛、烦不能食、脐下冷、上热下冷、阴阳不和以及气嗽等,可以用意守丹田的方法治疗。因为“丹田是气海,能销吞万病”。如果止心丹田仍觉痛切,可以移心足三里穴。若还不能止,则可以移心两脚大拇指甲的横纹上,以愈为度。


(3)心缘两脚之间,可以治愈头痛、眼睛赤疼、唇口热、疱疹、腹猝痛、两耳聋、颈项强等七种病。


(4)经常止心在足,能治一切病。因为我们平常用脑的时候多,“气强冲腑脏,翻破成病”,心如缘下,则五脏顺而消化力增强,众病自愈。


(5)身上有病,一心止于病,外如果没有特殊的障碍不出三日,都能痊愈。


(6)不以病为意,但寂然止住心意和悦,也能治病。


(7)偏用出息,可治肿结沉重、身体枯瘠、痰饮胀满、饮食不消、腹痛下痢等病。偏用入息,可治憎寒壮热、支节皆痛、身体虚悬、肺闭胀急、呕逆气急等病。


(8)吹、呼、嘻、呵、嘘、呬六种息(或作气)治五脏诸病。六种息与脏腑的关系为“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咽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至,三焦壅处但言嘻。”俗称六字诀。


(9)上息治沉重,下息治虚悬,满息治枯瘠,焦息治肿满,增长息治赢损,减坏息散诸阴膜,暖息治冷,冷息治热,冲息治壅塞不通、症结肿毒,持息治战动不安,和息通治四大(地水火风)不和,补息补虚乏。善用此十二息可以遍治众患。


禅定何以对养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用中医的观点来加以解释。如我国中医的圣典《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说明精神的安定、和谐与正气在抵抗疾病及延年益寿方面的重要性。而佛教“气功”可以怡情养性,做到精神内守,恬淡虚无,从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的自我调节、再生能力与免疫能力。


古代的高僧长寿者以禅师居多,他们虽然衣食非常俭朴,医疗条件极差,甚至常年风餐露宿,但精神充实,“禅悦法喜”充满,因而能尽享天年。传说达摩活了150岁,赵州和尚也活了150岁。近代高僧虚云禅师(原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可说是一个苦行僧,一生坐禅,修庙不辍,活了120岁。虚云禅师的另一弟子妙智法师,世寿116岁。他生前总结自己的养生之道是:“三勤、三静、三淡、三乐。”“三勤”谓脑勤、手勤、脚勤;“三静”即静心、静气、静行;“三淡”是看淡权力、看淡金钱、淡忘年龄;“三乐”就是要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他的这种养生之道与他的禅修理念和实践是分不开的。


总之,无数高僧大德的禅修实践证明:生命既在于运动(运动员身体强壮,但长寿者少),更在于“牵灵虚静”,佛教禅定的理念与方法是佛教养生的一大秘诀,人人都可以通过禅修充分调动自己身心本具的巨大潜能,从而实现祛病强身、怡情养性、延年却老的目的。


八正道与养生


八正道是指获得最终解脱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八正道是四圣谛中道谛的具体内容。八正道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通过八正道的修行就能通往成佛之路。


八正道最初是释迦牟尼佛针对婆罗门教、耆那教的苦行主义和六师的享乐主义而提出的修行方法。在他看来,苦行主义是对自我施加折磨,不会带来什么收效,而享乐主义沉迷于寻欢作乐的生活,更会通向毁灭之路。就此,他提出了不苦不乐的中道,就是八正道。


原始佛教十分重视这种不苦不乐的八正道修行方法,并将其列为道谛的具体内容。从养生的角度来讲,八正道是真正的保养我们这个身心的八个台阶,沿着阶梯我们就可以达到福慧双修的养生最高境界。具体说来,八正道分别是:


“正见”,正确的见解,就是对缘起论、四圣谛等佛教教义理解信服,并坚定不移地信奉。这是八正道中最根本的方法,因为有了正见,才能对事理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破除外道的邪见,只有将正见作为基础,才能精进不懈地修行。


“正思惟”,正确的意识或观念,断除邪恶的欲念,生起正当的欲念。正思惟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舍弃执著或自私之心、慈善仁爱、无害,这些是修行的意志决心。


“正语”,纯正清净的语言,合乎佛法的言论,也就是不说谎、不谩骂、不诽谤、不恶语、不暴语,而使用友善纯洁的词句。


“正业”,就是要住于清净善业;要有正当的活动、行为及工作,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作一切恶行。正语、正业这两个阶梯是很难攀登的,一旦登上这个高度,就已取得了相当了不起的自制能力。


“正命”,就是正当的谋生手段,按照佛教的标准来谋求生存的必需品,远离一切不正当的职业。


“正精进”,就是正确的修行,使自己的身心臻于完善。到达这一阶段的人将完全理解自己行为的目的,无论衣食住行、工作休息,都能毫不松懈地按照佛法行动,从而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


“正念”,就是正确的思维,牢记佛法,念念不忘佛教真理。到达此阶段的人,完全抛弃了“我”的念头,只考虑世界的真相,不再执著于不如实不如理的妄想。


“正定”,就是收摄了各种杂念,身心都很寂静;并对佛法有坚定不疑的定见,专心一志地精进修行。到达此阶段的人,完全抛弃了无根据的信仰和妄想,不再混乱与恐惧,身心寂静地修行。



簡単な訳(一部)

瞑想は仏教の心を養う最も重要な方法の 1 つです。仏教では、人生は病気、悩み、悲惨に満ちており、善悪の混乱は自分自身の無名の貪欲、怒り、無知によって引き起こされると信じています。苦しみの海から逃れたいなら、修煉し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心を内側から整え、瞑想を実践してください。なぜなら、瞑想の実践を通じて、第一に、病気を治し、体を強化し、気分を養い、寿命を延ばし、多くの「身体疾患」を予防し、治療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からです。第二に、六つの外部の対象(色、声、香、味、触、法)と心の中の七つの感情と五つの欲望の悩みを解決し、精神を集中させ、平和にし、瞑想は知恵を生み出し、人々の心の中のあらゆる種類の悩みや妄想を和らげ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そして人々の「心の病」を完全に撲滅します。




この記事についてブログを書く
  • X
  • Facebookでシェアする
  • はてなブックマークに追加する
  • LINEでシェアする
« 気の入ったお茶 | トップ | 次の記事へ »

中医学・漢方・他の伝統医学」カテゴリの最新記事